心里吐槽“就算这是华夏帝国,那也是古代,与明末差不多。就那些动不动就炸膛的枪炮不知道有什么好看的。老子就不信,他大明王还能把现代世界的飞机大炮搬来!”
在两天前,周显去工部招募临时工的地方报名,当了一天的临时工。
工部的人带着周显等人去修路,华夏帝国准备从京城修一条水泥大道通往应天府的南京!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有时间。
更重要的是,华夏帝国的水泥制作刚刚起步,产量有限,需要的地方更多,不可能全部用来修路。
所以正式的水泥路修成需要时间,而第一阶段需要平整拓宽道路,修沿路的水渠等等,也需要大量劳动力,而且都是不要什么手艺和技术含量的劳动力。
此浩大的工程还是大明王提出来的,在之前的华夏报有大量报道。路是有必要修的,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以工代赈”的效果。
想想看,未来的基础建设解决了多少的就业问题!
王宇就是照葫画瓢而已。
扯远了,回报大阅兵战场。
“大明王就是非同凡响,竟然召集文武百官与百姓一同检阅兵马,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杨成明对大明王很是崇拜。
周显苦笑,道“成明,有大明王在,未来在华夏帝国经商大有可为啊,商人的地位会得到提升。要不,以后我们合伙做生意?我的好点子可不少,将来富甲一方指日可待啊!”
同样是穿越者,周显敢肯定大明王会重视商人。大明王是华夏帝国之主,周显觉得自己已经无法与之比较,但凭借未来的见识,想要在这个世界活得滋润,他认为不难。
杨成明是“富二代”,周显想着可以拉拢对方。
“周显,你如此肯定。自古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想要改变,恐万难。”
潘柽章官宦之家,虽然不是瞧不起商人,而是见周显想从商,就劝说几句“周显,还有杨成明,你们都是读书人,好不容易进了顺天书院,未来官途可期,放弃大好前程而去从商,是为不智。”
说着,转头盯着杨成明,劝道“你家里让你读书,送你到顺天书院,恐怕不是让你以后回去接手家业,而是想你科举,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吧?”
“是啊,要是将来想从商,何必来顺天书院!”
王锡阐赞同潘柽章所说。
周显不认同,辩解道“做生意,也需要学识,谁规定读书就不能从商?你们都是故步自封,等着瞧吧,在华夏帝国,只要有大明王在,未来的商人会让许多人羡慕!”
解释多了别人现在也不能接受,周显只能说拭目以待了。
“你既然坚持,我无话可说,只希望将来别后悔才是。”
潘柽章不准备在劝说,免得争执不断,伤了和气。
陆陇其倒是赞同周显的一些说法,道“周兄是否从商,那是他的选择。不过,周兄所说未来华夏帝国的商人地位会因为大明王而得到提升,我觉得很有可能!”
语气笃定,让其他舍友好奇。
陆陇其继续说道“大明王王宇能与明末群雄逐鹿中崛起,让吴三桂,王永吉等人誓死追随,最终建立华夏帝国本来就是传奇。
见过大明王的都知道,他是一头短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能剪去?为此,大明王遭受了许多人的责骂。
然而,大明王不以为意,继续特立独行。接着破天荒,前所未有的允许女子参加科考,并让五个女子中举,其中更是有一位是探花。
此举颠覆传统,无视祖宗法度,当时可谓是石破天惊,被天下人痛骂,更有不少文人扬言“耻与为伍”,不愿意为大明王,为华夏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