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了摇头,自嘲道
“就怕有负丞相所托耳,这一回,丞相又要让我做什么?”
“倒不是丞相要兄长做什么,只是丞相让小弟过来,给兄长说个事情罢了。至于最后如何决定,还是要看兄长自己的意思。”
李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借机组织了一下语言,这才说道。
冯永一听,哦了一声,略有意外
“这倒是有些新鲜,难得丞相能对我这般好说话,居然还让我自己拿主意?说来听听!”
李丰听到冯刺史这个话,当场就被残留在喉咙的茶水呛着了,猛烈咳嗽了好几下。
看兄长这模样,似乎对丞相有些……不太敬?
在外握有实权而敢对丞相不敬者,上一个似乎就是自己家的大人?
而如今丞相在大汉的威信,比天子还要高……
只是经过自家大人的政治风波后,李丰已经变得过于有些小心谨慎起来。
他把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然后伸手入怀,拿出一份公文
“兄长,这是锦城那边送到汉中的公文,丞相又让小弟把这份公文送到兄长手上。”
冯永接过来,有些诧异地问道
“锦城的公文怎么送到我这里?出了何事?”
“兄长,是这样的,前些日子,有人给大人递了话,说是想要在锦城那边开几个学堂。”
“按惯例,开学堂的话,自然是以南乡学堂为样。此事大人也拿不定主意,所以就把公文送到了汉中。”
“丞相得知此事后,只说了这个事情,自是要听听兄长的意见,所以又让小弟过来告知兄长。”
李平现在是以中都护署锦城的丞相府事。
名义上是锦城那边的事情,都是由他说了算。
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些年来,大汉的重心不断地往汉中转移。
特别是阿斗那个小胖子赖在汉中不走之后,汉中已经成为了大汉的实际中心。
李平呆在锦城,主要工作就是往汉中运送物资。
冯永看完公文,沉吟了好一会,手指头习惯性地敲了敲桌子,这是他思索时的动作。
“丞相对此事,没有说什么?”
李丰摇头
“丞相看完公文后,当场就把公文交给小弟,说此事让兄长斟酌处理。”
现在大汉各处的学堂,基本都是按南乡的模板搞的。
当然,伙食和待遇自然不能与南乡相比。
但在教材上和教学上,全部都是从南乡采购,甚至还要向南乡学堂借调人手。
原因也很简单。
因为越巂的学堂是兴汉会搞的,陇右的学堂是权贵和转型世家搞的。
甚至连汉中南郑,因为有官营工坊的存在,也有模有样地搞了学堂。
里头的学生,都是这些学堂背后势力的储备劳动力和后备基层管事。
以前南乡学堂是偷偷摸摸撬封建主义知识的墙角。
现在则进化成了搅屎棍。
你不搞学堂培养人才,手里的厂仔厂妹不能打,以后就只能被别人摁在地上摩擦。
市场是残酷的,别人吃肉喝汤,你可能连别人扔在地上的骨头都啃不动。
再加上太学还没有开起来,所以南乡学堂,算是各地学堂的最高学府。
不过皇家在南乡学堂里是持有原始股的,倒也没有人说它有僭越的嫌疑。
现在各地学堂发展迅猛,除了有代表势力有迫切需求外。
同时还有朝廷在背后推波助澜,甚至有诸葛老妖的关注,打破世家对智力资源的垄断,能搞一点是一点,不是么?
不然就凭许慈那种人品,哪来的本事成了大汉读书人领头人物之一?
这些背后的博弈和算计,李丰可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