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轻叹一声打破了沉寂,他轻言道:“告示我明天就让人贴出去,学生的问题我会帮你解决,放心吧!”
洪承畴闻言抬头看了毛文龙一眼,然后却摇摇头说:“我不是在为学生的事情苦恼,我是在怀疑我以前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等毛文龙回应,洪承畴便苦笑着自言自语:“以前在韩城的时候,我一直不理解这些百姓。觉得他们应该理解朝廷的不容易,不应该在外敌入侵的时候,给朝廷增添麻烦,响应那些起义之人士。”
“为此,我曾经恨过这些什么都不懂,连大是大非都不懂的百姓。所以在每一次剿灭反贼的时候,我是以杀为主,以抚为辅。”
洪承畴说到这里脸现痛苦之色,情绪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后悔莫及的他,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混蛋,就是一个屠夫。
毛文龙不知道应该怎么劝慰他才好,百姓本来就是无辜。在封建王朝当中,他们也是最老实,最容易满足的一类人。
只有在实在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才会响应造反,但凡还有一线生机,百姓绝对是不会冒着被砍头,被抄家灭族的风险去造反。
然而,要说洪承畴杀戮造反的百姓是错误,却又不能完全肯定。毕竟他是站在朝廷的立场,不管是何原因造反就该死该杀。
只能说乱世没人权,谁的拳头大,谁是赢家,谁就有道理。弱肉强食,这就是丛林法则的最好诠释。
“你也无需过于责怪自己了,凡事都有两面性。要是你觉得自己以前对不起百姓,心里有愧的话,那么以后就好好的为百姓干点实事,弥补他们就是了。”
洪承畴深觉有理,他坚定的点头言道:“对,我应该好好的弥补他们。”
毛文龙见洪承畴终于走出阴霾,他也不想再聊下去,随后便告辞离去。
离开了洪承畴,毛文龙旋即便让人起草了一张告示,让叶县的百姓每家每户,十岁至十五岁的孩童都必须前去上学。
当然,为了鼓励百姓让自家的孩子读书,毛文龙出台了一系列的好处,让利于百姓。
告示贴出去不到一天,整个叶县便传开了,到处都是在议论小孩上学的问题。
晚上的时候,毛文龙正与洪承畴在闲聊着,浩大匆匆前来禀道:“外面的百姓都积极的响应总兵的告示,人人都表示要送孩子上学堂。”
洪承畴闻言后很是诧异,这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百姓居然会有这样的反差。
“你告示里写了什么?”聪明的洪承畴立刻就想到了关键所在。
“很简单啊!早上你应该也从那妇女的话里听到了。百姓并非不想让孩子上学,而是他们对朝廷失望。十载寒窗不就盼着金榜题名时吗?只要给百姓盼头,他们就会蜂拥而上,而我只是给了百姓盼头再加上一些鼓励,便是这样的效果。”
洪承畴听得一愣一愣的,他完全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简单。他一直觉得读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不应该掺杂进这样利益在里面。
然而,此刻毛文龙就赤裸裸的把利益掺杂进来读书当中,他却没有觉得有丝毫的维和感。
洪承畴已经无话可说,这一刻他也发现毛文龙并非一无是处,在某些方面,其实完全可以当自己的老师而绰绰有余。
这两天,洪承畴醒悟了许多事情,也明白了有时候看待事情应该从多个角度是看待。
毛文龙没有理会满脑子感慨的洪承畴,他为了学生的事情如此卖力,可不是仅仅为了让洪承畴教书育人。
他画出这么大的一张饼,为的是整个学院,无论在什么样的朝代,人才才是关键。而这人才必须是各式各样,小到一个手艺,大到什么思想家,政治家。
总之你有一技之长,而且在这个行业里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