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无奈的,基本盘还没多大,势力已经开始出现了派系的苗头,这不得不让刘德警醒。
陈朔虽然不结党结派,但作为刘尚的兄弟,刘德的叔公,是内政的一把手,燕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基本上都是由陈朔委派,或者就是东禹的老官吏,自然皆是以陈朔马首是瞻。
而且章天朗,刘贵,燕南等东禹老将皆是与陈朔交好,基本上燕州一亩地上,陈朔政治和军方都能插上一手。
更何况偏将军陈琪就是陈朔的孙子,独掌万余兵马。
刘德其实也知道这个情况,虽然信任陈朔,但有些事情不是主公光信任就可以的,而且陈朔岁数已经很大了,精力也大不如前,所以刘德将陈朔不少的权利都分摊给了荀彧、简雍、徐庶等人,其中以荀彧掌控的权利最多,陈朔也知道自己的情况,也乐见其成。
所以刘德势力在政治方面是以陈朔与荀彧为首。简雍、徐庶、糜竺为辅。
原东禹官吏将领基本上以陈朔为首,这是刘德麾下势力最为庞大的一个派系,暂且称呼为东禹系。
章天朗虽然曾经作为刘尚的接班人拥有巨大的军权,但现在实际上已经被刘德将实力分解了很多,但作为刘德麾下的重将,东禹四英将之首的章天朗还是拥有巨大的话语权,手握两万兵马,这是无法让人忽视的。
东禹系军方中的章天朗、燕南、刘贵、白起各自成一系,但基本上是以章天朗为首。
公孙起,也就是白起,因为性格的原因并不与陈朔和章天朗三人交好,比较独,但既然出自东禹,这道痕迹自然也抹不去。
因为白起的能力太强了,所以刘德也会逐渐让白起自成一系,逐步脱离东禹系。
戏志才虽然因为身体的原因并无任何实际权利,但戏志才与荀彧性情相合,乃是好友,所以和荀彧是一波的。
而且军方方面彭越一直是以先生称呼荀彧。
这实际上荀彧已经拥有了向军方伸手的权利,刘德未归,荀彧调动三方兵马,除了章天朗的兵马没有调动,其他将领皆有调动就是明证。
这可以称作荀彧一系。
简雍乃是刘德同窗好友,地位超然,但因为能力与性情的原因,地位逐渐落到了其他人的后面,但还是有数人是以简雍为首,比如担任县令的谭政等人。这是属于同窗系。
徐庶则势单力薄了一些,他的两个好友没有过来{石韬、孟建},并且徐庶主要的功劳也是在军方,政治方面与荀彧差上不少。然后徐庶与关羽关系不错,但也只能说不错而已。
财政方面,糜竺一直是以陈朔马首是瞻。
另一方面,军方独立出来的派系便是以关羽为首的关羽派系,魏延、周仓、廖化这都是属于关羽一方的,张飞虽然归刘贵统领,但实际上与关羽交好。
因为关羽能力的突出,在这两年期间,关羽逐渐压制住了东禹系军方,此次锦阳防御战便是如此,章天朗、刘贵、燕南均镇守一方,白起随刘德南下,最后便是关羽作为主将,掌管刘德一半往上的兵马。
军方还有几个小派系,以刘辟为首的虎头山派系,自龚都死后,主要将领也只剩下姚俊。
以单宏伟为首的乐阳派系,都尉级别以上的将领只有王坤一人。
还有比较独立的典韦、秦琼等将,典韦只认刘德,不掺和任何派系,如果许虎未死的话,也是如此。
而秦琼虽然与关羽交好,但实际上更想超越关羽,独自领军,不愿意归到任何一个派系中去。
还有一个官职不高,但是十分重要的人戴宗,戴宗刚开始与荀彧、彭越交好,但是后来便不再与他们接触,这也是戴宗的生存之道,他知道自己身份的特殊性。
然后就是降将派,也就是原本郭子东麾下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