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那边却是一片荒山,选址是一项难题。
不过随着对周边山林越来越了解,郑胜脑海里也大致勾勒出了附近的地形。二月间,家丁们修路,他和万云等人也跑遍了附近的几座山,经过一番讨论后,最后选定了位置。
不得不多说几句的是,为了区分附近的几个山头,郑胜一开始打算以一号山、二号山、三号山来命名,简单明了,轻松好记。但他的命名很快被邱夫子推翻了,理由是这样的名字太简单了,而且也从来没有人以数字命名过山。
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词命名了这些山,郑胜感觉最后这名字同样的简单粗暴,为什么一二三就不行呢?
所谓的北山就是郑胜小院往南,包括处在小院与西山大营之间的这一片的山丘。
东山就是青石道以东的连绵群山,中山在北山以南,西山是西山大营以南的山,南山就在南边更远的地方了,青竹苑就在南山。
而冶铁坊就建在了北山与中山之间一处山坳里,郑胜对那里其实有印象,第一次李安建带他过去西山大营那边时,就路过了那里。
郑胜把这山坳起名叫冶铁谷,同样的简单粗暴。
冶铁谷是一处东北、西南走向的小山坳,谷长不到千米,两边却是险峻、绝难攀爬的平均三四百米高的山丘,只有东北、西南两个出口(隐蔽性好,这是冶铁坊建在这里的重要考量),整个山谷就像是一个梨子的模样,当然郑胜也没有因为它长得像梨子就起名叫梨谷。
郑胜刚刚实验的那把刀,是刚刚迁到冶铁谷的工匠们用修建好第一座的冶铁炉打造出来的。
西院的冶铁山洞很狭小,几名铁匠挤在那边很是施展不开。当郑胜带他们到冶铁谷看过,确定这山谷就是他们以后工作的地方后,他们迫不及待的搬到了这里。
现在冶铁谷内的建筑只建好了一座靠近北口的冶铁房,除此外就是在山谷中间位置的几间工匠们的住处。
前期创业艰苦,郑胜只能用奖励激励他们,如果打造出了理想的钢刀,他许诺会有一大笔奖励金给他们。
冶铁谷北口出去是一条狭窄的几乎不能被称作是路的小山道,不过,经过平整一番后,勉强也能够通行了。这条山道最后通到的就是西院后面的冶铁山洞。
南口出去,再往西走,经过了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后,就能到达西山大营。而往东走,就是青石道。
现在,郑胜就在站在南口附近的青石地面上。
他同几名在南口看护的虎卫营卫士点头示意,沿着青石道往东南而去。走了没多远,就到了另一处工坊——烟花工坊。
烟花工坊也是建在两山之间,但这里是一片挺开阔的狭长平地,并算不上是山谷。青石道沿着西北、东南的方向穿过这片空地,两边同样是山,东北边属于东山,是一片并不高的山,西南边的是中山,很是险峻,而且越往里走,山势越高耸。郑胜知道,那就是后世的武当山、现在的太和山了。
这位置其实很是便利,空间也很大。所以,那些烟花工人们很愉快的离开了密室,搬到了这边。
现在,刘嗅儿已经完不再管烟花制造的事情了。王众帮他在这些工人里挑了一个沉稳可靠、技术也不错的人作为烟花坊的主事。
这人名叫郑旺湖,年纪在二十五六的样子,高高瘦瘦,就是当初帮郑胜研磨矿石的家丁之一。虽然年纪轻轻,但这段时间,在王众的帮助下管理烟花坊,做的也不错。
郑旺湖看到郑胜溜达过来,忙迎了上来。
郑胜走马观花的看着,烟花坊的规模现在比冶铁坊大多了。
和顺阳王府合作生意后,郑汶、王众相继给烟花坊增加了不少的工人。现在烟花坊已经有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