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撕破脸皮(1 / 2)

选自《刘嗅儿笔记》,记于元康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郑玉安、王叔猛很快查清了情况,有近四十户的人和一个叫刘仲的人签下契约,成为刘仲主人家的佣民。

这四十户人,债南聚十多家、五田聚十来家、其他村子也有几户。而且,刘仲的做法是“广撒网,多捞鱼”,许下的利益让很多人动了心。只是,更多的人还在犹豫着。

村民们说,刘仲自称他来自南阳刘氏。

这一支刘氏,是前汉朝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安众康侯刘丹的后代,当代家主名叫刘暨,是前朝魏国侍中刘廙最小的儿子,今年有七十多岁。

刘氏如今最大的仰仗是官拜尚书右丞的刘乔,右丞是朝中要职,权势不小。

而且刘乔曾经跟随吏部尚书王戎征伐吴国,立下战功,之后当过县令,又做了太子洗马。几年前诛杀杨骏时,又立下功劳,他被封为关内侯,同时也升迁到了尚书右丞的官位。

当年刘廙,而今刘乔,南阳刘氏称不上顶级门阀,却也比郑氏强了太多。

此外,现在刘氏家主刘暨已经年老,刘氏家族内部主要是三个人管理,刘琬、刘祯、刘务。

刘仲应该是刘务的属下。

……

郑胜焦虑万分,他的头简直快要炸了!

去孙家邑的人杳无音讯,万泉镇又出了这样的大事!

郑氏和南阳刘氏虽说交往不多,但刘氏也不至于做这种肮脏事,来和郑氏交恶。

为了侵占那几百亩地与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家族翻脸,并不值当。而且这种做法,也为人所不齿。

事情不合理,就有他们所不知的隐情。

但无论有什么样的隐情,刘氏还是干了,而且下手狠辣。

郑氏只能接招。

郑玉安和王叔猛等人吵翻了天,三泉堂里也莫衷一是,没有商量出妥帖的解决办法。

随后的两天,去孙家邑的王阮有了回信,可并不是好消息。王阮等人到了那边时,邓县官府已经封锁了整个孙家邑。要不是有新野公属下同行,他们根本见不到那位邓县长。

不过,见到邓县长也无济于事。这位县长口风很紧,什么实话也不对他们说。

“惟以‘贼已遁去,尚在搜查’之辞敷衍。”

而万泉镇这边,万云等人设了一个——被郑玉安斥责为不切实际、胡闹乱为的计策,竟将“盗土之贼”刘仲抓获。

很轻易的抓住了他,实在是很奇怪的事。

但捉住的刘仲,简直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很难处理。而刘仲口风也紧,单单承认了自己的来历,对自己是来做什么的,绝口不说。

万泉镇的事,令原本要去孙家邑的郑汶,也急忙赶了过来。

但郑汶也只是加入和大家讨论的行列,对事情的处理没有丝毫的建树。不过,郑汶到了后,便督促着郑胜抓紧时间把契书收到手里,也把之前没做完备的契书补了。

他们要准备与刘氏来场硬碰硬的较量!

讨论得不出结论,郑胜便意识到其中的问题,这几年他在郑氏推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想着凭借多人的智慧处理所有的问题。

出了一些小麻烦,确实能被精英们很轻松的处理掉。但遇上大事,不同行事风格的他们便中意不同的解决办法。他们争论起来,事情便停滞下来了。

他需要大智慧的“军师”替他划破重重迷雾,也需要一言决之的勇气!

然而在这时候,刘氏来人了。

刘务,主管商务的刘务亲自到了。不管源于重视,还是想要来个有分量的人一下子气势上压住郑氏,亦或是其他缘由。总之,刘务来到了万泉镇。

这是份诚意很足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