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来信(1 / 2)

郑胜不禁苦笑,因为他才是上当受骗的那一个。

事情的发展和陆献的猜测完符合,那个离他们最近,在武昌郡做主薄的陆氏本宗年轻人陆叔勃,始终没给江北安陆的他们送来一封道贺信。

是陆氏的人根本不在意他的小小名气?还是陆氏本宗对陆献的怨念实在太大?

总之,吴郡陆氏依旧在沉默。

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陆献已经跟他讲得清楚明白。

陆献因为一件小事便惹恼了石崇。即使丢掉官职,也不曾向那位刺史低头。孤傲的性格可见一斑。

而陆献年轻时,性格显得更加执拗。

那天,郑胜沉浸在陆献的爱情故事里没有细想。事后,他仔细琢磨了番,有了惊人的发现。

陆献的悲惨遭遇发生在荆州,时间和郑氏遭遇劫难很是吻合。

而当年,郑氏在荆南和一个韩氏的宗族关系密切。郑垣还险些参与了韩氏的造反计划——那么陆献的岳父、巴陵县长韩祝应该就是郑尚母亲韩夫人曾经所说的族父了。

这真是有些错综复杂……郑胜缓缓舒了口气,然后他又仔细捋了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开始是一场吴国上层的动荡导致郑氏、韩氏等荆州各小宗族受到了牵连,但也大概只是批评、警告、罚款之类的处罚。

可之后这几个家族的麻烦就大条了。他们被人诬告要反叛。当时镇守荆州的吴国将军顺利捉拿了绝大多数嫌疑人,但也有一小部分则逃走——他的老爹郑坦、老哥郑清以及他们的百多部下。

这场动乱,应该就是陆献和陆氏家主矛盾的最初爆发点。陆氏家主要求陆献休妻,他不肯。

随后,韩氏家主韩祝忍受不了受人监视的处境,密谋反叛。他准备和好友、郑氏的家主郑垣合伙干。结果,郑垣行事不慎,被人告密,韩氏反叛事泄,遭到族灭。至于,参与谋逆的郑氏为何能幸免于难,郑胜并不清楚。

这件事对陆献的影响巨大他受到妻族反叛的牵连被迫免官,与陆氏本宗彻底断绝了关系。

真惨。

郑胜突然发觉另一蹊跷之处,郑垣和陆献,应该是认识的吧?

他们两个年纪虽然相差不小,但一个是韩祝的好友,连造反这种买卖都要拉上一块干的好友,另一个则是韩祝的女婿。

从韩祝的角度出发,自己的女婿肯定是要介绍给好友的。更何况,是出身吴郡陆氏的女婿,对韩祝、郑垣这样的较低层来说,似乎更是值得炫耀的资本。

认识肯定认识,但十多年来,两家断绝了来往。见面也未必能一下子认出对方。但是,他们难道没有发觉和自己子辈联姻的是故人之后吗?

郑垣大概真是如此,他的伯父今年以来似乎有往老年痴呆症的发展趋势。最近几次郑胜去见他。郑垣还常常向他问询“克吴呢?克吴来了吗?”的问题。

可郑汶呢?他和陆献年纪相近,会不认识?他没想到当年韩家的女婿又成了他小弟联姻对象的父亲吧?

郑胜暂时想不通哪里出了问题。

而且,郑氏的人可能没有意识到。而陆献呢,郑氏在荆北风生水起,他前几年在江陵做县令,不可能没有听说过关于郑氏的事情。

他肯定知道。

而陆芸、陆冲应该是不知道他家与郑氏的故旧关系。关于她父亲、母亲的那段惊心动魄的爱情故事,她恐怕还没他了解的多。

要不然,陆芸当初在向他介绍自己时,也不会着重介绍自己的宗族陆氏。甚至,陆芸报上自己父亲的名字登门求见郑垣。郑垣大概也会很乐意见她。

而这样,陆芸大概是不会提出那个计划了。也是因为她不知道,所以才会在宛城听说了郑胜后,邀他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