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解释道“对于那些心怀不二的士族,没收其所有田地,分给佃农或无地农民。”
“当然,那些支持我们的士族,便另当别论,只要他们顺从我们,给我们粮食和物资,好处是不能少的。”
袁耀知道,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土地政策,要想一概而论,怕是整个大汉十三州士族都要指着他的脊梁骨骂,只能双管齐下。
说明白一点,这就是强权霸政,只有这样下去,袁耀才不会处于被动之中,士族丢了,但至少还会有百姓会一边倒的支持他。
杜如晦若有所思,这个政策实在是太让他吃惊了,这是瓦解士族的本质利益,好坏尚且不论,一旦实施起来,一定是民心所向。
顺者昌,逆者亡。
这是袁耀的决心,也是他的准则,怀柔政策是不能在这个乱世存活下来,只有拳头大,胳膊肘硬,武器利才有话语权。
杜如晦感触颇深的看着袁耀,第一次感觉眼前这个年轻的主公,真的不简单。
杜如晦领悟之后,告辞了一声,又去找袁胤商量此事。
皖县城郊十里的空地上,袁胤正挽起袖子亲自参与屯田。
有困难要克服,看着袁耀一天天的焦头难额,他只能亲力亲为,能播种一粒是一粒。
农夫之中,有一人袒露着上身,仅靠一块垫肩垫在肩膀之上,扛着一块足有百多斤重的巨石,正一步一挪,无比艰难的往水坝上走。
这人身形矫健,眉目清秀,虽脸上涂着尘土,但是一看就知道绝非平常人。
此人混进兴修水利的流民中间已经好几天。
这几天来,此人跟着这群流民换了好几个地方,有意无意的向袁胤靠拢,也见了袁胤几次。
但都只是短暂停留,因为袁胤身旁一直跟着县兵,但随从并不多,只有二十来人。
“大哥,今日可以动手了嘛?”
这人刚刚把石头放下,身后忽然传来了一轻咳,回头道“小五,小六,你二人依计行事。”
借着休息的机会,两人点点头,转过身去了。
两人离开之后,此人借口解手溜进了旁边的小树林,然后借着小树林的掩护,悄悄的爬到了工地旁边的一座小山丘上。
在这座小山丘的顶上,竟藏了一把铁胎弓。
片刻之后,那答话的小五,小六便开始了行动,随便找了个借口,两人扭打在一起。
两人一边扭打,一边还不停的大喊大叫。
看到有人打架,附近干活的流民也就不再干活了,都涌过来看热闹。
现场负责维持秩序的县兵第一时间冲过来,试图将打架的两人分开。
结果却被小五一下掀翻在地,名死士便夺了那名士兵的环首刀,再反手一刀,斩下了那名县兵的首级。
看到打架的两人连官兵都敢杀,跑过来看热闹的流民顿时吓得一哄而散,立刻陷入了骚乱之中。
袁胤一看这群流民有可能炸窝,便赶紧命令身后的县兵前去弹压。
小山丘那人,深吸了一口气,挽弓搭箭,从小山丘上猛冲了下来。
还在山腰之上,便连发了六箭,将袁胤身前的两名县兵射翻在地。
等到冲下山丘,再冲出小树林,袁胤身边的县兵已经只剩下四人。
这时候,相隔袁胤已经不足五十步,而被袁胤派去弹压流民的县兵却已经远在百步开外!
袁胤意识到自己中了刺客的调虎离山计,当下再顾不上弹压流民的骚乱,赶紧命令县兵赶回来接应。
其实,不用袁胤下令,那些县兵发现不对之后,就已经在往回赶。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这些县兵此时距离袁胤,足足有百步之遥。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