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的投降。
投降是会传染的,一旦有人开了头,这种趋势,就会不断的蔓延下去,区景退回城中,还想要调集其他三门的守军过来,同袁耀巷战,毕竟,他的家业都在城中,自然不想轻易的放手。
只是,既然袁耀要一鼓作气,拿下番禺,岂能给区景翻盘的机会,城门一打开,袁耀就在城中探子的带领下,引着袁耀直接朝区景所在的方向杀了过去。
远远的,一阵马蹄声就是传来。
厮杀的军卒纷纷往街道两边让开,没有让开的,自然是城中的守军。
随后,隆隆的马蹄一路不停,倒地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乱马踏为肉泥。
区景正在收拢残兵,听到马蹄声由远而近,脸色不禁大变,知道城门已失,也顾不得在召集旧部,带了身边数百亲信,扭头就走。
这时候,甘宁已经杀往东门,尉迟恭也是冲向南门,只有西门之处,还在区景的控制之下。
他也来不及细想那里会不会有埋伏,只是抱着侥幸的心里,拼命催马往西门赶去。
他的身边,木离也是夺了一匹战马,带着族中勇士跟上,只是如今的这些越人勇士,个个灰头土脸眼神惊恐,完是一副丧胆的样子。
见到区景往西门而去,袁耀也不追赶,他的兵力有限,当前最主要的,还是清理城中的残兵,以及抓捕那些趁火打劫的地痞,至于区景,他本来就没有打算现在就杀他,他还指望这人逃走去投奔别人,这样,自己也有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一路攻城略地。
区景自己逃了,他还省了不少清剿的功夫,只是令人把区景逃命的消息散播各处,又令军士传话,命令城中良民速速回家,一旦在街上走动者,皆视作逆贼,一概诛杀。
这样一来,城中的抵抗果然渐渐停止,区景这一逃,城中的残兵都是投降,那些打家劫舍的地痞,也是被巡逻的军士抓住,狠杀了一批,稳定了城中的局势。
接下来,袁耀又连夜贴出安民告示,收拢降卒。
各处将领,皆来报功。南门守将见到大势已去,主动投降,袁耀善加安抚,东门守将负隅顽抗,被一箭射死,余众皆降,独有西门之兵,跟着区景冲出番禺城,袁耀忙着扑灭大火,也没有闲情理会。
忙碌了一夜,才把诸事一一理清。
虽然街道之上,还是有着许多的血迹,说明昨夜这里,曾经发生过多么惨烈的战斗,但是,街面上,至少也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袁耀大军入城,接管了四处城门。
此次出兵,名正言顺,安民告示之上,也是写的明明白白,乃是讨伐叛逆。
番禺百姓虽然惊慌了一夜,第二日一大早,还是战战兢兢的出了家门,发现进城的官军纪律严明,昨夜作乱的地痞,也是被杀了许多,暴尸在街面上,大家才渐渐心安,又有袁军士卒沿街宣传,百姓都是熄了惊恐,看到官军和善,反倒有那好奇的,争相来目睹中原人物的风采,也有避难过来的汉人,看到官军过来,都是心中安定。
只因番禺虽然太平,区景的各种苛捐杂税也是不少,正是免了兵祸,却免不了盘剥,袁耀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在安民告示上写清了,一切制度,依照汉法,从此苛政不复,众人如何不欢欣鼓舞。
安抚好了百姓,袁耀片刻也不敢耽误,番禺已下下,可以说,这里已经是他进入交州的战略要地,凭着手中的兵马,既要出征,又要守城,明显不太现实,袁耀又是令人去九疑山,将高宠调了过来,令他们押运粮食,前来番禺。
俘获许多的区景士卒,还有大约一万余越人,其中还有三个来不及逃跑的头目,也被生擒活捉,对于这些人,当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了。
毕竟,交州的越人,加起来也有几十万,真要是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