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司法多兼局,日暮归来印几窠。
诗罢春风荣草木,书成快剑斩蛟鼍。
遥知吏隐清如此,应问卿曹果是何。
颇忆病余居士否,在家无意饮萝摩。”
写这首诗的是“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黄庭坚是江西修水人,出于大文豪苏轼门下,后来与苏轼并称“苏黄”,并开创了江西诗派。江西诗派中禅诗及多,北宋年间,王安石推崇新法,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同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只间反复斗争,黄庭坚虽同为两人挚友,想居中调停,但所谓“政见之争,宛若仇雠”,两派的斗争已经被捆绑上阶级利益,错综复杂,又势成水火,他深感有心无力,只有纵情山水,遍访名山古刹,常与高僧坐而论道,在仙乡佛国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佛家有所不为的思想,常怀退隐之意。
王兴会初到江南,见此地风物,颇与蜀中不同,沿途居民,多临水而住,沿江都是一派水榭听香,渔舟唱晚的景象,此时又恰逢雨后初霁,只见远山如黛,林泉野径中时现亭台庙宇,僧俗隐没期间,仿佛便有寻仙问道的高人侠士,当真是风光如是,难描难画。他忍不住喝彩,顺口就将这首歌咏江南袁州美景的诗歌朗诵了出来,心想,也只有黄庭坚这样的大儒,才能写出这样意境不凡的佳作。
王兴会又想,王安石心怀家国,为求宋室之强大而力图变法,固然令人钦佩;而司马光,也不失为一代刚正不阿、忠君爱国的仁人志士,更兼有《资治通鉴》这样的鸿篇巨制传世,
《宋史》称他德之盛而诚之著也,其评价不可谓不高。所谓“君子和而不同”,两人虽然政见相左,但都从不挟私报复,实在称得上是光明正大的慷慨豪侠之辈。
他加紧赶路,此时一处城郭笼罩在金黄的余晖中已经依稀可见,经营糕点杂货的小贩,将店铺开到了城外,往来行旅客商络绎不绝,茶馆酒肆好不热闹,吆喝之声,脚夫赶车之声此起彼伏,城郭左侧有一家铁匠铺,从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的声音,打铁人挥一下大铁锥,便呵斥一声,打铁声清脆,人声也雄浑,有如执节者歌,孔武有力。
“咚——”一声晚钟响起,将一片噪杂盖过,远远地传了开去,王兴会循声望去,城西一座庙宇,墙上面写着瑶金山寺四字,那钟声便从寺里传出。
王兴会正驻足而望,突然,左侧的树林里“叭、叭、叭”枪声大作,他大吃一惊,却见往来商贾竟然置若罔闻,各做各事,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
王兴会惊疑不定,心想,难不成此地的百姓对这枪炮之声已经司空见怪至此?他决定查看个究竟,于是从左侧树林里一条小路悄悄走去。
转过一片树丛,王兴会哑然失笑,原来两个小童在地上燃放鞭炮,一个男童一手拿香火,点燃一串鞭炮,立即跑开了去,一个女童站得稍远,鼓掌叫好,那鞭炮做得细小无比,但声响却不小,叭叭叭响起,远远听来,就想枪响一样。
原来这里自古是烟花爆竹的产地,所产冠于中华,当时国各地虽然都有焰火炮仗制售,但均用碳粉、硫磺为药,所产炮仗个头既大,声音却不响。王兴会心想,这里的炮仗,所用一定及其猛烈,不知是何成分构成,他想起在横断山中那名无名老人的遗作中,有一篇《佛朗机术》专讲火器制造,当中所写,用硝石、铝粉为药,威力要大黑十倍,不知道那老人所记录的配置出来,比这里的炮仗所用之药相比谁要威力更大。
王兴会摇摇头,转身正要离去,只见右侧树林中又是叭叭两响,这下他听得真切,绝不是炮仗之声,果然,只见树林中一人边在树后躲闪,边朝身后开枪,稍微远处有人朝这边对射,这人身形矫健,往来跳跃隐蔽自己,正朝这边跑来,突然身子一晃,扑倒在地上,就此不动,他身后走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