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早知道修这城池,能出这么多麻烦,这城池还很不如不修,现在大家打得死伤惨重的,想想双方都没多大的好处!”
“这你就不懂了!”高函摇摇头:“鞑子的反应大,这说明咱们这一步棋走对了,若是他们无动于衷那咱们才叫亏了呢!”
整整一天鞑子的大营都安安静静的,右屯城里,倒是派了几个人出来,到这边大营和援兵接触,发现高函在军中,这些派出来的锦衣卫十分的兴奋,高函问了一下城里的情况,又嘱咐了一下让陈凡用心防守,这些锦衣卫欢天喜地回去了!
等到到了夜间,鞑子那边大营,似乎有着响动,将城里的人和高函的大营都惊动了,不过,高函没有派人去查看,先来也就是那莽古尔泰是下定了决心,趁着夜色退兵而已,这种事情,鞑子们干过不是一次两次,反正仗着马快,有夜色遮掩,他们也不用估计明军拦截什么的。
等到天亮,他们早就在几十两之外了,明军想要拦截,也未必拦截得到了。
果然,天亮后派人去查看鞑子的大营,里面空无一人,除了几匹死马,什么都没剩下,吴三桂将斥候放到二十里外,一直不见他们大队的踪迹,沿着头脑留下的踪迹去追赶,总会一他们的斥候截杀。
在确定那边打扫战场的锦衣卫没有被鞑子攻击,高函将这些斥候招了回来,既然鞑子退兵了,那么现在终于可以进城了。
陈凡打开城门迎接高函进城,吴三桂一众将领也带领部分亲随随着高函进城,不过其他的兵马,就得驻扎在城外了,城里大量的粮草肉食,各种补给,送到了城外的军营里,这些大战过后还么享受到胜利的实质性好处的士兵们,终于开始享受胜利的成果了。
而海外镇抚司的水师送来的那些来自海外的奇异的水果,更是让北国的这些有幸尝到这些的将领和士兵们啧啧称奇,他们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可没多少几乎见识这种东西。
三天之后,奥利维亚率领剩下的人马,也开拔到了右屯,至此,虽然大凌河城的围攻依然没有解决,但是鞑子派人马阻拦援兵的计划,已经彻底的失败,现在只要明军愿意,随时可以聚居大量的兵马驰援大凌河城池。
大凌河城外,一个鞑子骑兵,从远处而来来,越过那围在城外的数堵矮墙,来到了城下。
城头上的明军有气无力的看和这个城下的鞑子,连射箭的兴致都没有,这些天来,鞑子每天会派人朝着城头射上一支响箭,箭上绑着书信。
书信的内容可想而知,无非是劝降这样的话,这仗都打成这样了,还说什么劝降不劝降的话,也有意思吗,城里饿死的人现在都有数千了,若是要降,早就降了何至于等到现在。
响箭飞上城头,有军官过来收走了响箭和箭上的书信,城下的鞑子骑兵,正打算转身,从城头上一支响箭飞了回来,正射在他的脚边,颤颤巍巍的箭支上,赫然绑着一封书信。
被吓了一跳的鞑子骑兵回头朝着城头看了一眼,抓住这响箭掉头就往回跑。
一炷香之后,在鞑子军营的最深处,一处黄色的营帐里,皇太极看到了这封书信。
他从头到尾的将这封书信读了一遍,生怕自己遗漏了什么,等到看完,又将这信读了一遍,这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半个时辰之后,一支十来人的鞑子小队,拥簇着一个看起来是官员的胖子,来到了大凌河城下,城头上放下几个吊篮,将这些人全部都吊上了城头。
三日之后,祖大寿大开城门,皇太极城外盟誓,正式降清,消息传出,天下一片哗然。
十日后,在右屯驻扎的以锦衣卫指挥使高函为首的海外镇抚司官兵,在镇抚司的水师的运送下,开始撤离他们战斗过的地方,辽东军将纷纷前来相送。
辽东战事,暂时告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