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百官,在某些有些人的影响下,也终于开始有了些举动,最先发声的,居然是兵部给事中曹成,一纸奏折直接递上去,弹劾锦衣卫指挥使高函飞扬跋扈,借侦缉反贼之名,大肆抓捕洛阳府周边卫所官兵,乱扣罪名,勒索钱财中饱私囊。
紧接着,御史和千分也上折子弹劾基尼沃指挥使高函,列举高函数大罪状:不敬宗亲,公器私用,欺压番邦,蓄养私兵等等,甚至在奏折中,指出高函蓄养阉人若干,只差没有直接就弹劾高函此人有不臣之心了。
以周王为首的宗亲,接着朝堂这这一股针对高函的风,也是加大力度,各种卖惨的,表功的,要求陛下清理门户,整顿锦衣卫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宫中在这种情况下,终于沉默不下去了。
曹成的弹劾折子递上去的第三天,宫里传出了旨意,兵部给事中曹成,调任广州府清军道,即日上任。而御史和千分隐瞒其父过世的消息,丁忧不归,实在是不为人子,陛下得知此事,雷霆大怒,令其去职,永不录用。
旨意一出,百官们顿时噤若寒蝉,皇帝的强势,一览无遗,锦衣卫是好是坏,那是皇帝的家事,看来是不容这些臣子在这里搀和了的。
而闹腾的几个最凶的宗室,也一一接到了皇帝的旨意,每一个人都被皇帝狠狠的呵斥了一顿。
这一套动作下来,宗室和百官都有些灰头灰脸的感觉,当然,其中心生怨恨的人肯定有,不服气也有,但是,更多的人,是打算不再这事情上纠缠下去了。
不过,接下来的一道旨意,却是将这些心里不太舒坦的人所有的不满,全部安抚了下来。
锦衣卫指挥使高函,平定白莲教反贼有功,进安南伯,任东南抚慰使,代天子巡视东南,彻查反贼。
这旨意一出,众宗室顿时就是一愣,这是一个什么意思?既然,有聪明人给这些王爷们,好好的解读了一番,众宗室顿时就雀跃了起来。
“王爷您琢磨啊,陛下将几个挑事的官员,狠狠的责罚了一番,连王爷们也受了训斥,按理来说,这是陛下护着那高函的意思,毕竟高函就是陛下的飞鹰走狗,放出去是要咬人,吓人的,陛下肯定不会因为被咬的人吓到的人哭诉,就自己的鹰爪走狗给烹煮了!”
“但是,这旨意,中间的意思可就有得琢磨了,先是封了那高函一个伯爵,陛下登基以来,这是第一个分出去的伯爵吧,光是这分恩典,就足够那高函感激涕零的。”
“然后给了那高函,一个东南抚慰使的差事,这东南抚慰使先不说是干什么的,光是这个东南,那就主动这高函不能呆在京里了,这有些陛下给诸位王爷一个交代的意思,伊王的事情,肯定是陛下的旨意,要不然,那高函吃了熊心豹子胆赶逼死伊王,什么伊王勾结白莲教谋反这事情,更是无稽之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白莲教反贼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陛下要办谁,直接让高函给那人扣上一个白莲教反贼的帽子再办,这天下人又能说什么了”
“所以,高函被弄到东南去,就算是给了诸位王爷一个交代,一个安抚,至于到了东南,这高函是天天吃酒钓鱼,还是真的帮陛下在东南查处反贼,那就不关王爷们的事情了,只要这个碍眼的东西,没在陛下面前晃悠,王爷们就算是胜了这一个回合!”
这个聪明的幕僚几乎是猜到了大部分的真相,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已经足够俍宗亲们都安静了下来。
毕竟这是皇帝退让了,尽管这种退让,有些隐晦,但是,他们终究是看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对于宗亲们的力量,皇帝还是很看重的,伊王的事情,或许是个意外,也或许是伊王犯了皇帝的什么机会,对于周王,蜀王这些王爷来说,猫在洛阳的这个小小郡王,几乎和他们平时就没什么来往,若不是伊王这一系一直都是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