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回礼(2 / 3)

食香满农门 焱子 4993 字 2021-03-10

大家听珞枝这么一说,都微微露出笑意。

贺家舅妈快手快脚端了热茶,点心,果子上来给几个孩子吃,珞安紧挨着珞枝,珞枝从碟子里捡了二块糖糕,一块给他,一块给阿树。

贺家遭这么一连串重压打击心情起伏很大,人心还有些惶惶不安,今日也无心再营业,索性关了铺子大门,大家七手八脚开始整理被打砸坏的物件,清理地面垃圾。

“这果子还是她舅舅从京城带回来的,你们几个赶紧尝尝!”贺老爷子老两口年纪大了,经过这一连串事情,虽完美解决,可精神还是有些萎靡不振。

珞枝和穆莹陪着老两口在铺子后面的院子歇着,老爷子一想起刚才的事就心有余悸,不由得又感激的看珞枝一眼,亲自捡了糕点递与珞枝,珞安等,让她们不要拘束,就像在自个家一样,放轻松些。

“外祖父,外祖母,你们年纪大了,就该颐养天年,以后这铺子就让我舅打理,你们跟我回穆家村养老去。”穆莹看着老两口遭罪,心疼得不行,眼睛哭得红红的,似兔子眼睛一样。

“有你这话外祖母就好了一半咯!你看看你,现在没事了,别掉金豆豆,仔细哭多了伤了眼睛。”贺老太太拿手帕给穆莹擦干眼泪,女儿一家是极好的,今儿这事能搭伴珞枝解决,也离不开女儿一家的功劳。

若不是女儿想着给家里送新鲜花生,珞枝帮忙送过来,这事肯定是悲剧收场,哪像现在皆大欢喜,还入了秦家人的青眼。这秦家可远远不止开个布庄这样简单。

就在珞枝陪着贺家老两口安坐闲聊时,福瑞祥的赵管事带着两个绣娘并两个十四五岁的“”小厮又登门了,这次是给珞枝送衣裳过来的。

随着两个绣娘解开一个个包袱,大家的眼睛都瞪圆了,从细棉布做的小衣,中衣,到丝绸做的外衣襦裙绸裤,足足十几套,赵管事还说,今天时间仓促,只能准备这么些,过几日还会派人送一批衣裳过去。

珞枝立马拒绝了,开什么玩笑,就这些天天不重样的穿,也得够她穿上大半个月了。得,加上自个之前定制的,这个秋天可以花枝招展了,呸,色彩多姿了。

赵管事另外给穆老爷子、珞安、阿树他们也准备了几套小衣,外衫什么的,一句话,这个秋天穆家人不差衣裳穿了。

之前珞枝答应了秦奋,这衣裳现下收也得收,不收他们就直接往家送。珞枝只得留下,赵管事再三感谢珞枝救了东家性命后留下一辆马车并车夫送他们回去,就告辞离开了贺记铺子。

珞枝看看天上的太阳照着地上形成的影子,估计快到早上九点左右了。今天上镇里她主要是买香料来的,时间不早了,得抓紧买了好回去卤。

珞枝带着珞安,阿树走出贺家,穆莹现在没心思出街,三人溜达溜达着来到杏林堂。上次买香料的那个医堂伙计已经认识她,为了这卤料方子保密,她打算以后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样就不怕有人打探到自己买的药材。

在古代,行医卖药的讲究一句话,叫做:“医者父母心”,这和古代官员称自己为父母官是差不多的。

古代行医,上有皇宫内的太医,伺候皇帝妃子的。下有游走的江湖医生如穆家村的穆郎中,治些头疼小病。对于一般人来说,太医无福享受,江湖医生也许有些人是三脚猫功夫,真正要看病抓药,还是去医堂药铺最为合适。

古代药铺门前,一定会有这样两行字,叫做:“但愿世间无人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行医卖药的人,哪怕自己的东西都卖不出去,也是喜笑颜开的。因为这说明,世上生病受苦的人少了。这就是古代医生的“父母心”。这些都是珞枝以前听营养课的教授说的,现在看看珞枝深以为然。

珞枝站在杏林堂门口,望着门柱上的“但愿世间无病人,何愁架上药生尘,”再低头看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