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心脉寸断(2 / 3)

夫为佞臣 汴梁公子 3216 字 6个月前

后还是只能看着她日渐消瘦沉沦下去。

她病在碧棠斋中起不了身,外界的变化却并未因为她而有所停止。

付氏兵马在洛阳东宫与冀州睿王的通力合作下,尽数剿灭。汝阳城经历一场大火后,终究恢复了平静。短短数年中,在大魏掀起的两次叛乱,到此便彻底结束。

此时,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灾祸的大魏早已没了往日的雄阔,不论兵力还是经济都不足以支撑他再兴战事。洛阳东宫执掌大权,最终决定四年之内休养生息,暂时不与冀州睿王势力对抗。

然则,宁无衡与宁南忧都愿意息事宁人,那些围绕在大魏疆土附近的外族之人,却并不想放任大魏养精蓄锐、再复当年盛世。

此时,早已投奔占婆与中朝的周源末与秦冶,在沉寂数年后终于再次现身,于这片九州大陆上重新掀起惊涛骇浪。

大魏经历两场叛乱后,兵力早已寥寥,即便南境有蒋氏军马、北境有曹家军与长鸣军镇守,也不足以掩盖内部的空虚羸弱。

数年来的多次大战使得各城之内急需兵马补充。因此,在洛阳东宫与冀州睿王一同拿下付博所侵占的领土后,中央方面便将疆界上戍边的万数兵将调回了中原,重新分配遣派,去往各个城防补充人力。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决策,大魏边境地带的兵力被强行削弱,给了虎视眈眈的外邦族人乘虚而入的机会。

在秦冶与周源末的提议下,中朝国君与那占婆王决定同匈奴、鲜卑强强联合,趁着大魏虚弱不堪,分别攻打南境与北境。

本以为,就算边境之力削弱,要对付曹勇、蒋善、赵拂以及钱晖四人,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可令秦冶、周源末出乎意料的是,外邦联军竟然轻而易举的便攻入了大魏境内。

他们兴奋之余也察觉到了一丝异常。只是,仇恨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发芽壮大,逐渐蒙蔽了他们的视线,即便再聪慧的人,也只顾着眼前的胜利,没有心思细细琢磨这其中的不同寻常。

外邦联军一路攻至京畿,欲图强行瓜分大魏,活捉宁无衡与宁南忧两人,并当着世人之面斩首示众。

战火延绵至长安。窦月珊领兵坚守此城,进行了三天三夜的防御之战。宁南忧在冀州得到消息,连夜率军南下赶往左冯翊相助窦氏。江呈轶亦不敢耽搁,请旨上奏,遂立即领兵出征支援长安。

彼时,多年不曾现身、佯装死亡消失于大众视野的绯玉,重新披上了战袍,率领密侦营众人在周源末与秦冶的密谋策划中潜入了洛阳。不久,密侦局制造骚乱迫使洛阳城防大乱。

江呈轶恰好不在京中,东府司全员在薛青的带领下,与密侦局殊死搏斗,却止不住京城的乱局。留守于府宅之内的沐云,亲自上阵。洛阳城内流血千里,混乱一片。

沐云、薛青浴血奋战了两天,才暂时将京城的骚乱压制下来,逼着密侦局退出了城外。然则,形势却并未有所缓解。密侦营与东府司大战的这两日,盘踞弘农的外邦大军观战不前,直到绯玉领军耗尽了洛阳城防的所有兵力,便立即挥军前进,强攻大魏都城。

江呈佳从恶病中挣扎起身,自千珊口中听闻这一切,不由大为心惊。她强行逼迫自己清醒振作,摸清楚了洛阳的所有守卫兵防,为身在前线的沐云与薛青出谋划策。

京城情势焦灼,外邦十万大军围城,朝野诸臣皆请奏疏,愿魏帝与太子弃城北迁。宁无衡不肯舍弃整座城池百姓,独自逃亡。这个已过及冠之礼的少年郎君,立志与都城生死与共。

众臣劝说无果,只好宁做一股绳,随着东宫一起抗击敌军。

江呈佳病榻缠绵,眼看着战势愈来愈糟糕,便欲披上战袍重上战场,率领军马与沐云协同作战。千珊极力阻拦,终究还是劝不住她的决心。

洛阳留守的军兵在一场骚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