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觉得这词写的简直绝了!
虽然完不讲韵律,直白的如村夫言语,可是却那么打动人心。他感觉这一刻就应该如此。花朵早晚要凋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今晚放纵呢?
若不是今夜有客人在此,他都忍不住就叫来女人狂乱了。
王黼恋恋不舍把目光从美丽三人组的大白腿上收回,望着眼前的老人说道“郑公,易安居士文采高绝,天下谁人不知。若说有人敢难为她,天下人都不会答应。”
“话是如此,只不过我那外甥女脾气有点爆,怕是容易得罪人,难免吃亏。”
这位老人说起李清照,满脸的关怀。李清照对他来说,可不是外人。
李清照是王珪的外孙女,这位老人是王珪的女婿——郑居中。
大宋宰相王珪有五子四女,李清照的娘是大女儿,郑居中娶的是王珪的三女儿,所以郑居中是李清照的三姨夫。
李清照面临婚姻危机,她和赵明诚肯定是过不下去了。为了在离婚时候保住自己的财产,李清照就拜托三姨夫关照。
郑居中在大宋身份尊贵。他知枢密院事。大宋的枢密院掌管军事,同时也分担一部分行政事务,所以这个职位有半个宰相的份量。同时郑居中还被连封崇国公、宿国公、燕国公,王黼对他不得不尊重。
“郑公,易安居士居青州,赵明诚在莱州,这事肯定不能在莱州解决。”
王黼听到李清照准备离婚,也是有点吃惊。不过也仅仅是吃惊而已。李清照死活又不关他屁事。他关心的是郑居中。
“确应如此!”郑居中微微点头。他要的就是这句话。赵明诚是莱州知州,要是李清照去莱州找衙门办离婚,那岂不是羊入虎口?必须在青州办。
可是青州知州并不是郑居中的人。他现在已经年纪大了,官场上一茬一茬的换来换去,他的班底没几个了。这也正是他被连封了三个国公的原因——荣誉头衔,站好最后一班赶紧退位。
但是他现在毕竟没退位,还牢牢把持着枢密院。这就是他的资本。王黼也要卖他面子,否则日后别怪郑居中翻脸。
“郑公,青州知州焦柏,想来你也清楚,他听高俅的多过听我的。”
“王相,易安之事堂堂正正,我只担心她受委屈,被人欺负。”
听到郑居中这样说,王黼点点头。
这话说的明白。郑居中并不需要过多的偏袒李清照,只是按朝廷法律办就可以。他不想为了这件事去求高俅。高俅在大宋官场几乎是一个人玩,都没人搭理他。
郑居中求到王黼头上名正言顺,他是百官之首,青州知州也得看他脸色。而且郑居中只求一个公正,几乎和徇私不搭边,更不需要走高俅门路了——没必要欠高俅一个人情。
“郑公,这事好说,你我之间何须客套。不过眼下有一件事,我听说梁山土匪烧了十条朝廷战船。这事你可知道?”
“有这事?我怎么一点没听到消息呢?”郑居中装作大吃一惊。
这事他来之前就知道了。十条战船被烧,怎么也是个大事。军事上的事归他管,他不能不知道。
枢密院和殿前司都管军事,可是职责不同。可以说枢密院就是“县官”,殿前司是“现管”。军队名义上是枢密院管理,实际上是殿前司在带兵。
按说没有枢密院盖印,殿前司调动不了军队。但是从赵匡胤开始,大宋的军制越来越乱,所以关系根本理不顺。这也正是大宋历代皇上乐于看到的。
高俅借着演习的名义派出了军队,郑居中知道可是也没办法阻止。那也是殿前司的职权范围。现在船被烧了,这问题就来了。有了责任谁也跑不了。
郑居中只能装不知道。反正高俅也没和他汇报。
“禁军如此混乱不堪,如何能明年伐辽?我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