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拜年(2 / 4)

看来,处弼与他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停顿了一下,李敬继续说道“待镜子售价确定,你便去把钱送上,也交结一番。那大镜子定然昂贵非常,且不去买它。但徐家的香露,妾身也很喜欢。”

程处亮点头答应,说道“便是那大镜子,咱家也未必就买不起,且看售价几何,再作计较。”

为了公主老婆,程处亮也是满大方的。可话虽这么说,他的心里也不是很有底。

按照朝廷规定,公主是有汤沐邑的,也就是按照封地的人口多少来发工资。比如清河公主,虚封万户,实封八百户。

当时一户一年的税负分为上上、上、中、下、下下五等,平均起来便是千户千贯左右。也就是说,清河公主每年能拿到的钱大概只有百贯。

如果按照一贯一两银,一两银相当于后世两千元计算的话,清河公主的工资便是一百五六十万。

这个工资并不算高,勉强与公主的正一品相称。但这些钱可不是公主一个人花,还有公主府内大小官吏,侍候公主的仆从宫女。分吧分吧,其实剩不了多少。

而且,象李敬这样的公主,汤沐邑是要在出嫁后才能得到。但晋阳、新城却是早早得了实封,可见恩宠不同,待遇也是差别甚大。

清河公主感激地看了丈夫一眼,却是苦笑一声,知道那大镜子若是万把千贯,驸马府还真是买不起。

真想要买的话,也不是没办法,管公公借钱呗!可这样还真不好开口。

同样是大唐的公主,差距还是相当大的。长孙皇后生的,与母亲的名字和身份都不见于史书的;高祖李渊所生的,和李二陛下的女儿,那待遇都不一样。

不仅是封邑的收入,连为公主所挑夫婿的条件,也是大不相同。

比较极端的就属义阳和宣城公主,萧淑妃所生,在冷宫长大,二十多岁才被武则天随便指给了宫中的低等侍卫。

徐齐霖其实也看出清河公主并不受宠,他所送镜子的对象,可不是自作主张,那是请示过李二陛下的。而李二陛下只是看过一眼,便未作任何增减。

可见,除了嫡子嫡女,李二陛下并不如何宠爱那些庶出的子女。当然,也可能是孩子太多,顾不过来。

“程兄,你家做买卖吗?”徐齐霖在路上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便开口问道“没别的意思,就是想知道一下。”

他又转头看向尉迟环,笑道“你家呢,估计是不做吧?”

尉迟环呵呵一笑,说道“家父闭门谢客,哪里还会掺和商贾之事?”

徐齐霖点了点头,尉迟恭的封邑最多,加上什么俸钱、俸料、职田、仆役等等,钱肯定是不缺的。

程处弼挠着脑袋想了想,说道“直接做生意的话,那倒是没有。或许有相近的族人经商,缺少资金的话,程家倒是借贷出去些钱财。”

徐齐霖点了点头,高官要说做生意,肯定不敢涉足太深,或是白手套顶着,或是放贷赢利。

而放贷可能是最普遍的,也是收益最为稳定,没有什么政治风险的。估计十家有九个就是这么干的,谁让当时没有银行、钱庄呢!

当然,徐齐霖也不是随便一问。他早就有集资办银行的想法,哪怕起个比较low的名字,叫钱庄也行。

要知道,象后世那样存钱给利息的好事,在古代是肯定没有的。不仅没有,你把钱存进来,还要收你保管费呢!

别奇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银号、钱庄都是这样的操作。什么高息揽存,没有的。

那么说,银行是肯定赚钱的,只是赚多赚少而已。但银行的业务也因为时代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追根溯源,银行的出现是因为商业的兴盛,由于商人随身携带大量钱财异地交易的风险和不便,才从柜坊、票号、银号、钱庄,这样一步一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