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的开发建设上,给徐齐霖开了个口子,却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效果。
如果把对甘州的优惠政策,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是在国施行,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比如当兵为大唐征战;比如投资建设,为大唐的繁荣添砖加瓦;比如修桥铺路,造福百姓……
至少在短期看来,出台类似的入籍政策,得到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但李二陛下还是很谨慎,时刻关注着甘州方面的情况,权衡着其中的利弊。
…………….
快过年了,在几千里外的甘州,为此做的准备并不比长安要少。
移民安家的第一个年,徐齐霖准备搞得热闹些,隆重些,让甘州的民众来个狂欢,释放下激情。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百姓有归属感,让更多的人看到甘州能够日渐繁荣的前景。
商铺必须张灯结彩,普通住家的大门,最少也要贴对联、挂灯笼。为此,徐齐霖还从府库拔钱,发放了一些补贴。
除了钱,就是物。过年嘛,不说年终奖啥的,每家发个十几斤肉,也是官府爱民的一个表现。
对淳朴的老百姓来说,东西不在多少,而在于心意。何况,官府发放年货,这好象也是破天荒的事情。
处理完公务,徐齐霖回到府中时,便看见斯嘉丽带着阿佳妮在角色扮演。
这来到甘州后,在府中,斯嘉丽便渐渐成了老大,充当着女主人兼管家。徐齐霖也乐得撒手清闲,让斯嘉丽锻炼锻炼,过过管人的瘾。
年前,更是斯嘉丽忙碌操持的时候。什么打扫庭院、采办年货、张灯结彩等等,呼来喝去,好不威风。
“阿郎,年货单子,差不多都置办齐了。”斯嘉丽表功般地过来迎接,还把单子递给徐齐霖验看检查。
徐齐霖随便看了一眼,便笑道:“办得很好,也不用向某请示,尽管去做,某放心。”
斯嘉丽得了夸奖,笑着让阿佳妮跟随侍候,自己却继续指挥下人布置。
徐齐霖没回厅堂,直接来到书房,打开临下班前收到了王方翼的书信,看了起来。
虽然暂署肃州刺史,可徐齐霖还是把工作重心放在甘州,肃州的事务则大多交给了王方翼,以及从甘州调去的几个官吏。
与甘州的经营初期一样,王方翼和众官吏都有相当的经验,种粮植棉是根本,建屋盖屋是稳定移民之心,这些基础工作,倒不用徐齐霖太过操心。
书信中,王方翼所述的事情也没什么重要的。工作汇报嘛,就是那么回事。
向十烽十驿运粮暂时告一段落,运粮百姓都返家过年;其他的工作也基本停下,但已完工大半,过完正月再忙也不迟。
王方翼还说了过年便在肃州,徐齐霖调拔的肉粮已经运到,以及其他琐碎的事情。
徐齐霖放下书信,思索了一会儿,提笔准备写回信。
“阿郎,有客人求见。”阿佳妮进来禀报,“是长安来的。”
徐齐霖接过名刺看了看,觉得有些惊异,略微沉吟了一下,说道:“请客人到厅堂,某马上过去。”
这快过年了,几千里路途,冯智戴竟然来了,怎不让徐齐霖感到奇怪和疑惑。
肯定有事儿,但却不是自家的,而是关系到冯家的。
徐齐霖一边走向厅堂,一边琢磨着冯智戴的来意。
还没等他想出究竟,在厅堂门口的冯智戴迎上两步,已经笑容满面的打起了招呼。
“哈哈,他乡遇故知,某惊喜之至啊!”徐齐霖施礼相见,态度十分亲近。
这话不是真的,但见到长安熟人,徐齐霖还是满高兴的。就是不知道冯智戴来意,有些小忐忑。
两人进了厅堂,分宾主落座,喝着茶水,闲聊了起来。
什么甘州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