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史阿战关羽(2 / 3)

之势,当下商议道:“我军已是注定失败,与其等死,不如拼死一战。”

当下二将召集众军,欲要登船撤退。出发之前,许诺士卒,逃回江北之后,军酒肉管够,这才稍稍激起了军士气。

当下曹军登船,孙权在楼船之上看见,急忙命令众船前去冲阵。

此时吴敦、尹礼之军仅有二千人上船,另有三千人还在岸上,虽然非是渡河,但与兵法中所谓半渡而击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吴敦、尹礼本就不是江东军的对手,如今被半渡而击,更是军大乱,二人约束不住军队,只得传令各船分散逃跑,打着跑掉一个是一个主意。

一番混战,吴敦坐船被江东船只撞沉,没水而死。尹礼则幸运地突出包围,顺江飘下,最终在下游二百里外才上岸逃得一命。登船的二千士卒在江东船只的冲撞之下,尽皆落水而亡,留在江心洲上的三千人见状,势穷力孤之下只得束手投降。

孙权杀敌二千,擒敌三千,大获胜,总算报了江西营被攻破之仇,当下领得胜兵回到江北岸,击鼓吹角奏得胜乐向曹军宣示军威。

曹操得知吴敦、尹礼之军军覆没,默然半晌,这才意兴萧索地传令各军退兵回营,算是承认了此次战败。自此曹操、孙权再无大战,开始对峙起来。

在淮南战局陷入僵持之时,刘贤在襄阳城下也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庞统水军。庞统将水寨扎在襄阳城外八里之处,随后上岸来见刘贤。

刘贤连忙迎接,随后道:“军师你总算到了,我攻襄阳,却是遇到了好大了难题。”当下便欲将详情告知庞统,尚未开口,就听庞统笑道:“襄阳城的确难打,不过我久居襄阳,却知此城有一个破绽。”

刘贤问道:“什么破绽?”

庞统笑道:“襄阳地区雨水丰沛,又靠近汉水、襄水,常有水患。为了能尽快排出城中积水,因此在十三年前,刘表命蔡瑁整修城池之时,便重新疏浚了城中沟渠,并新设了三个排水渠,其中一个是暗渠,可直通汉水。”

刘贤讶道:“直通汉水的暗渠!此渠有多大?出口在何处?我看过许多城池,多是明渠,便于疏通。便有暗渠,年久之下也多会被拥堵。襄阳如此大城,离汉水又近,日日侵蚀之下,这条排水渠多半怕是已经坍塌了。”

庞统道:“蔡瑁当年多半也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吧!参与修筑这条排水渠的都是他自家的僮仆。若非他家一个僮仆犯错逃跑到了我家躲避,情急之下说出此事,我也不会知道有这么一条排水渠。此渠的入口就在襄阳城中蔡瑁府邸的花园水池旁边。而出口则在城外汉水之中,距离城墙不到三百步。其出水口虽然深埋进汉水之中,但只要于岸上挖开覆盖水渠的泥土,便可进入渠中,进而直入襄阳城。”

刘贤闻言,叹了口气,道:“可惜城上如今有数十架大黄弩,居高临下射击,射程最远可达二百七十步,我军怕是很难在大黄弩的射程之内挖开排水渠。况且数百步距离,城中声息可闻。守军见我等挖渠,定会预先做下准备,我军怕是很难成功。”

庞统闻言一愣,道:“如今大黄弩制作之法几乎已经失传,用一架就要少一架,曹操竟然舍得将如此珍贵的重弩放在襄阳?莫非曹操军中的巧匠已经能够复制大黄弩了?不过这也无妨,只要趁夜行动,大黄弩盲射之下,未必便能射中我军士兵。况且我军挖渠之时,也将于西、南两面起兵佯攻,到时候城中守军即便发现我军在城下集结,多半也会以为我军准备从岸边进攻,而不会想到我军是要从排水渠潜入。”

刘贤闻言,还是有些心里没底,但见庞统信心满满,当下也不好再多说。

于是刘贤任凭庞统调遣大军。当夜,庞统张嶷、董荼那佯攻西门,张翼、阿会喃佯攻南门,吸引守军注意力。庞统却暗领一千水军,划小船来到城外汉水边上,各带器具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