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折兵近半,只得退回了攸县。贺齐却领得胜兵带着吴砀所部战死士兵的尸体来到安城城下劝降。
安城县令见援兵已被杀败,顿时吓得开城投降。
贺齐夺了安城,复又领兵来攻攸县。吴砀野战虽然不是贺齐的对手,但领兵千余固守攸县城池却也没有问题,坚守数日,并未让贺齐破城。
李严正在醴陵与朱治、吕范对阵,江东兵多,李严也抽不出兵力增援吴砀。此时,正好刘贤传令从南四郡各抽调一千人增援李严。于是李严当即传信,叫四郡兵马去救攸县。
然而刘贤在这里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虽然调派了援兵,却没有安排一个统一统领各路援兵的人,导致四郡兵马缺乏一个统一的领导。
四郡路程远近不一,兵马赶到的时间于是也就有了快慢,长沙兵马最近,当先赶到攸县,却被贺齐分兵一举击败,残部一退百余里,退到了衡山脚下。随后桂阳郡兵不知情况,在赶到攸县附近二十里处的一个山谷时,也被贺齐伏击,折兵大半,只得退回了容陵。
两路败兵各自写了文书回报自家的郡守以及李严,李严这才知道贺齐的厉害。急忙传令两路败兵原地坚守城池,又令零陵、武陵两郡兵马先赶到衡阳会合,等待下一步命令再行动。最后,李严又写了表文申报刘贤,请求再调精兵。
刘贤看完李严的战报,思索了一下目前的局势,东线如今有庞统主持大局,文有习珍、向充,武有马超、魏延、张翼、张嶷、董荼那、阿会喃、马岱、牛金、廖化、吕介、胡济、董巴等将领,拥兵三万四千人,虽然孙权即将得到鲁肃残部的增援,但黄权也同时领兵东进。算起来,东线如今兵强马壮,应该是安稳的。
反倒是南线连战连败,形势有些岌岌可危。
当下刘贤决定转道往南,往增援攸县。
大军就在船上,转向十分方便,当日进入洞庭湖,次日便沿着湘江水道来到了长沙。此时,五溪蛮精夫相炜收到刘贤的求援书信,也就近征召了五千蛮兵前来助战,并表示若是不够,后续还可以再征调一两万兵马来援。
刘贤闻讯大为感动,命信使带着几件珍宝前去慰劳相炜,同时请相炜将五千蛮兵派来攸县增援。
当下刘贤留下费诗等待蛮兵,随后率领其余兵马直往攸县而去。
行至半路,张任道:“听说贺齐上次翻山越岭,绕到李严大军之后,逼得李严不得不狼狈撤回荆州。如今他又突袭安城,围攻攸县,气焰十分嚣张。主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分兵一支从浏阳地区翻越九岭山余脉,袭击萍乡、宜春,截断江东大军退路?”
刘贤闻言,取出地区看了看,道:“贺齐长年在会稽、丹阳等地的山岭之中平定山越豪强作乱,麾下士卒惯于山地作战,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因此才能翻越罗霄山余脉,辗转近千里袭击李严大军之后。如今我军之中,并无人熟悉九岭山地形,只恐贸然进入山岭,不但达不到目的,还会损兵折将。”
张任闻言,奋然道:“主公何必长他人志气!我也精熟山地作战,麾下兵马都是秭归地区的山民,都能行走山道,此去浏阳,再寻些当地土人为向导,只需十余日,定能翻越九岭山余脉,成功绕击朱治、贺齐。”
刘贤见张任说的斩钉截铁,心下其实也对张任的能力很有信心,当下点了点头,同意了张任的主张。
于是张任率领麾下兵马抛弃辎重,只带随身短兵以及弓弩,多带绳索,轻装赶到浏阳,征召了当地向导之后,稍事准备,便开始了艰难的山地行军。
刘贤则计算了一下日子,当下率领其余兵马急速前行,行至衡山时,又命零陵、武陵两郡兵马合兵一处,立即往救攸县,随后命郝昭为先锋,刑道荣为救应,刘贤自率其余兵马为合后,三军相距各有十里,倍道而行,往攸县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