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贤点了点头,又问道:“皖城、湖口、柴桑情况如何?”
陈应道:“常雕奉命堵塞皖河口,情况与我们差不多,不过驻兵皖城的孙皎仅有三千兵马,倒是对常雕够不成多大压力。只有军师领一万水军牵制湖口、柴桑的二万江东军,前两日被敌军集中重兵,在江上猛攻了二日,情况不妙。不过等田豫、邓展之兵从下雉赶到柴桑境内后,孙权深恐柴桑有失,于是调回了五千兵马把守柴桑,军师的压力这才大为减轻。如今军师用一万水军,对阵蒋钦、凌统、朱桓、朱然的一万五千水军,虽稍落下风,倒也还能支撑得住。”
刘贤又问道:“你可知李严、吴砀、相虎、尤泉等南路兵马的情况?”
陈应道:“不是很清楚。只知道吴砀、相虎出兵攻打庐陵,庐陵太守陆绩、小将太史亨等集中两千精兵及数千郡兵据城而守,目前虽占了上风,但尚未取得进展。而贺齐、蔡遗、朱纪等人领兵一万,欲要从南昌增援庐陵,却被李严、尤泉、周凤、彭玉等人阻拦在新淦,不得寸进。总体来看,南线形势,我军是占了上风的。”
刘贤点了点头,道:“这么看来,江东军各部都被我们牵制住了嘛。却不知孙权除了被动应对之外,其他还有什么举动?丹阳太守孙奂、吴郡太守朱治、会稽太守淳于式、鄱阳太守魏腾等人有什么动静?”
陈应道:“这个末将就不清楚了。”
刘贤闻言,略有些失望,随后转问众将道:“现在情况已经大致清楚,诸位以为如何?”
陆逊道:“庞军师兵少,面对江东水军主力,恐怕力有未逮。将军可立即率领主力返回浔阳,去增援庞军师。”
刘贤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转而问其余人道:“你们的意见呢?”
邓艾道:“我倒觉得当务之急不是去增援军师。军师善于用兵,吕介、胡济两营兵马又是我军之中最精锐的水军,想来已经足以拖住敌军了。我军既然已经到了裕溪,要么就力袭击濡须坞,夺下江东囤积在这里的大量战船和粮草辎重。要么就渡江南下,趁虚攻入丹阳,直取建业,一举奠定胜局。”
此言一出,刘贤对着邓艾赞赏地点了点头。就听陆逊道:“不妥!我军长途跋涉而来,粮草军资不足。若是贸然渡江,万一江东各城坚壁清野,固守不战。不过十余日后,我军粮尽,便不得不撤军了。到时候我们逆流撤军,必被江东水军沿路追杀,恐将有军覆没之忧啊!”
邓艾闻言,也觉得直接攻打江东腹地的确是有些冒险,当下道:“那就攻打濡须,夺取战船粮草之后,再行渡江。”
正说之间,就听斥候来报:“鲁肃留周泰领兵三千驻守合肥,自与甘宁一道领兵五千乘船南下,目前已经赶到了濡须。”
刘贤闻言,略有些失望地对邓艾等人道:“看来我军想要拿下濡须是不可能的了。”
邓艾也极为失望,想了想,道:“那就只有继续堵住裕溪,然后分兵袭击临湖,攻打皖城,吸引鲁肃、吕蒙来救。若其来援,我们便可半路截击。若其不来援救,我们也可夺下皖城,取庐江郡。”
刘贤见众将讨论了许久,都倾向于邓艾的提议,便连陆逊也未提出异议,于是笑道:“好,既然你们都无异议,那么我军就决定了,渡江攻打丹阳,直取建邺。”
此言一出,众将大惊,就听程祁道:“主公是否说错了?我们是要攻打皖城,不是建邺啊?”
刘贤笑道:“我没有说错!如今鲁肃被堵在巢湖,濡须坞中的精良战船出不了裕溪,而江东水军主力又被堵在湖口。换言之,这大江之上,已经没有可以阻止我军渡江的江东水军了。所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们若不趁此时渡过江去,直取建邺,岂不浪费了这个大好机会!”
陆逊道:“可是我军的粮草辎重都不足啊!”
刘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