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双英之会(2 / 3)

挥,命跟在大艨艟船后面的数十艘大翼、中翼、小翼、走舸等战船前冲,趁势攻营。

吴军本就憋着一口气想要死战,眼见敌军主力逃跑,自己鼓足劲儿的一拳打了个空,已经很不满了。如今有冲营的机会,众军顿时奋勇争先。

此时东南风骤起,吴军战船鼓起风帆,犹如离弦之箭,纷纷冲入营寨之中。守军见吴军犹如水上蛟龙,来势极猛,当下转身就跑。

还好守营的军侯乃是军中老兵,曾在江陵军校之中轮训过数月之久,知道撤退之时要销毁重要军械。此时敌军进营,想要完破坏石炮已经来不及了,当下那军侯只得命令士卒将三具石炮部推入水中,随后军撤退,一边跑一边点火烧营。

此时东南风大作,风助火势,大火迅速蔓延。孙权看见,急令军上前灭火。幸喜敌军仓惶逃跑,蒋钦又衔尾追击,发现一处火头就立即分兵扑灭一处,忙碌了半个时辰,终于将营中稀稀散散的火势扑灭。

不多时,蒋钦来报:“营中有五万石粮草,营帐二千顶,其余鹿角木桩等军资无数,还有一千辆独轮车,其上装满的粮草,正待运出营去。想是庞统准备要撤离,故而下令将粮草辎重运走,但因时间仓促,故而才落下了许多辎重粮草。”

孙权点了点头,又问道:“可曾缴获了敌军石炮?”

蒋钦道:“石炮已被推入水中,沉入了江底。我令人打捞,但尚未捞到。主公放心,那石炮沉重,入水便沉,想必很快就能捞起来。”

孙权闻言,这才展颜。此时东南风越发猛烈,众船只停在江上,即便下了铁锚也被吹得不住摇晃,战船不由自主地往北岸飘,将那沉江的锚索绷紧的嘎嘎作响。

诸葛瑾道:“主公,风势太大,我军楼船若不顺风而行,只勉强停在江上,恐有倾覆之虞啊。”

孙权道:“既如此,可命军进入敌军营寨驻扎,躲避大风。”

当下众军接令,尽皆驱船进入水寨之中去了,只有上游的朱桓之军,不敢逆风回来,只得靠向江岸暂息。

这样的大风之下,船只顺风勉强可行,但若逆风而来,却分外凶险,众江东军料定庞统之军不可能逆风而下,故此都十分安心地在营寨之中避风。

此时庞统之军的确不敢前来,但在下游,却有一支船队张满风帆,犹如离弦之箭一般劈波斩浪而来,头前一艘大船之上高挂着荆州军的旗号,另有一面将旗,写着一个大大的“常”字。

原来却是把守皖河口的常雕所部三千水军接到庞统的严令,因此连夜赶来,半路遇到东南大风,顺风而行,极为快捷,终于在下午酉时初(下午五点)左右赶到浔阳水寨。

冬季昼短夜长,又遇大风,天色更加昏暗,因此虽才初交酉时,但天却已经灰蒙蒙地黑了下来。

常雕远远望见寨中变了吴军旗号,顿时面色一变,暗道:“庞统军师妙计,真是神鬼难测!”

当下常雕依计行事,毫不停息地命船队转向,前锋三十艘大船装满柴草,灌上火油,迅速驶近了水寨,随后船上士兵一齐点火,待大火燃烧起来,士兵再下了小船,任由火船在风力的吹动下往前方水寨冲去。

在大风和昏暗的天色掩护之下,常雕的水军行到了距离水寨二里之内才被吴军哨兵发现,等到哨兵示警,孙权惊醒,急令士兵上船防守时,火船已经冲到了水寨之上。

三十条装满火油柴草的大火船瞬间将营寨引燃,风助火势,大火迅速朝着营寨内部蔓延。

孙权急令士兵灭火,然而此时大火熊熊,如何能灭的掉?众军努力了一阵,或是却越演越烈,此时常雕又命军收了风帆,驾着灵活的小船冲进营中呐喊冲杀,四处放火,很快设在陆上的一半营寨都起了几点火头。

孙权见大势已去,只得命令众军分散突围,楼船、艨艟体积太大,冲出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