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诗提笔将刘贤之言书写下来,用印之后,立即发往各城。
随后刘贤想了想,又道:“将中卢城腾出来,所有感染疟疾者部放到中卢城中隔离。原本襄樊之地迁入城中躲避洪水的百姓则再隔离十天,十天之后经医者检查,没有问题的可以放出城去,组织起来,回家重建家园,已减轻城中的人口压力。”
傅士仁闻言,当即依令行事。随后刘贤召见了董超、董衡,善加慰勉,即封二人为偏将军,仍旧各领各自的本部五千兵马。二人大喜,慌忙拜谢。
董超、董衡算是临阵起义,可以当场任用,而其余被俘的曹军将士,战败被擒自不必说,便是深陷绝境,自愿投降的也并不代表就一定愿意投效,只是为了保命放下武器,甘当俘虏而已。
当下刘贤问董超、董衡道:“你们在曹军降将之中可有相熟的?”
董超、董衡对视一眼,随即道:“于禁做了我们多年的主将,自然是熟识的。其余降将吕昭、吕建、张俭、贾信、高虑等人都与我们颇有交情。只有出自河洛地区的薛洪、王琰二人与我们只是点头之交,不算熟悉。”
刘贤闻言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待会儿我劝降诸将之时,还请你们在旁相助。”
二人急忙点头。
于是刘贤命人先将于禁请来,亲自上前延请于禁上座,诚恳地对其劝降。于禁此时颇有些心灰意冷,既不愿投效,也不愿说些硬气的话给自己找罪受,就这么沉默着。
刘贤热情地问了几句,得不到于禁的回应,当下也就明白了于禁的心意,于是笑道:“于禁将军之意我明白了。不过将军英勇善战,我却也不能放你离去。这样吧,你既然不愿带兵,便去武昌军校之中执教,教书育人,自食其力。他日桃李满天下,也不枉你这数十年沙场征战,练就的一身本领。”
于禁闻言,迟疑片刻,道:“汉昌王是想我做李陵?”
刘贤一愣,随即笑道:“这如何能够相比?匈奴乃是外族,而我却是汉室正朔。我也不是叫你练兵,而是为前来轮训的中下级军官们上几堂课,讲解一下兵法而已。军校之中自有教材,你若是不愿将自己的用兵心得讲出来,便照本宣科也是可以的。”
于禁闻言,这才迟疑着点了点头,同意去做军校教官。
刘贤见状大喜,当下请于禁安坐,随后请成何、吕昭、吕建、贾信、张俭、高虑、薛洪、王琰等人上堂劝降,众将见于禁端坐在刘贤身旁,不由都吃了一惊,就听成何问道:“于将军,你也降了刘贤?”
于禁沉默不语。刘贤在旁笑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诸位都是当世名将,何必追随曹贼,助纣为虐?不如转投于我,他日北伐中原,匡扶汉室,诸位就都是有功之臣,封妻荫子,不再话下。”
此时成何等人以为于禁都已投降,当下只得长叹一声,纷纷表示愿意投降。
刘贤大喜,命众降将暂且退到一旁,随后又命人将傅群、东里衮请来,二人却又都与于禁一般,既不投降,也不出硬气之语。刘贤见状,便强行任命二人为汉昌王府从事,二人抗拒不得,也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就听东里衮道:“敢禀汉昌王:此战之中,我奉命征调两万民夫助战,这些人都是南阳郡百姓。如今大王大胜,听说又便连宛城也归附了大王。既然如此,还请大王放民夫回家,他们从现在起可也都是大王的子民啊!”
刘贤闻言叹道:“这是自然!不但这些民夫,便连被俘的士卒我也都有安置。只是现在还不行,一来曹操不甘心失败,还在固守新野,与我军纠缠。二来被俘的将士在大风雨中淋了许久,饥寒交迫之下,许多人都染了病。风寒也还罢了,还算有药可治。但现在又爆发了痢疾,我已经下令将所有病人隔离治疗了,这些士兵和民夫现在都不能离开襄阳和中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