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向好的积极性(3 / 4)

其中,先前说请刘黑闼去自己村子里喝酒的老汉待得大家稍微安静了一下之后开口道,“老哥你啊!就是典型的刘黑闼思想,用夏王说的那个词叫什么来着?不思进取。”r

nt

“对,不思进取。”很多人附和道。r

nt

“呃,这跟刘黑闼又有什么关系?”李渊有些懵逼道。r

nt

结合他之前说的话,以及现在问出来的问题,院子中间的人就知道了,他并非是夏国本地人,很快,那老汉就将刘黑闼只想在农垦区种一点田,吃点自己种的粮食,被夏王拿到广播上来说,后来在农垦区见识到了夏国的生产力之后,承认了自己的思想老旧,不思进取,跟不上时代的故事,一一讲给了李渊听,又道,“你是从外地来的,不知道这个故事很正常,你们外地人的思想大多都是这样,没有向好的积极性,怎么能把日子过的更好呢!r

nt

夏王上个月在广播上就说了,他当初下令把各个城池的城墙拆除,就是不想让这些城墙把大家围住,框住大家的思想。r

nt

咱们人类的活动空间,应该是无限广阔的,每天都应该要想办法,把咱们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所以,我们这些干不动太多活的老头子,会天天跑来这里开会,交流学习提意见,就是想咱们的家,咱们的夏国,更加美丽漂亮,咱们的子子孙孙,能在更好的环境里生活。”r

nt

得,又被别人教做人了,李渊搞不明白,老老实实的种地吃粮,怎么就成为了被大家鄙视的对象了?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r

nt

三观被颠覆的李渊很想看看,究竟他们这些小农民提的意见,是不是真的有效。r

nt

今天中午只是在武安县稍微逛了一下,他也知道这座县城的大小以及大致的人口规模,是完全不弱于李唐治下的一个上州的。r

nt

而且,这边的房屋,都是砖瓦房修建,很多还是楼房,已经不亚于长安城内的精舍了,将其全部推倒修建出更漂亮的房屋,所花费的钱财,人力的数量,一定会十分巨大,他不相信,于秋投入这多的钱财和人力,就是为了让这些百姓们住的更舒适一些。r

nt

很快,张谦就引导了大家的话题向实质方面转变,县里有那些地方,可以最先开始进行改造的,街道该如何规划才合理,现在还有哪些空地空地可用,在什么位置适合修建公园,什么位置适合修建戏水游乐园,需要多大的工程量,多少的人力,多长的时间落实这些改造问题等等。r

nt

这些,就是那些专业工匠们开始讨论的点了,张谦将各个建设项目的规模,建设预期目标等等大致拟定了之后,就让他们先做初步预算,他自己,也将改造项目上报到住建部,让专业的设计团队,画各种效果图出来,大家再一起投票选定最终如何建设。r

nt

这就是夏国政治方面的高深之处了,同样是做改建工程,官府不与百姓商量,不统计民意,自己直接做,很多百姓们会不理解,甚至因为被触动了既得利益,而心里不舒服,闹事情。r

nt

可是,由百姓们自己商量出来,官府再帮忙调用人力物力来完成,得到的效果却是大不相同。r

nt

因为大家理解了做这些事情的初衷,都支持的情况下,事情会做的无比顺利。r

nt

李渊怎么着,也是当了好几年皇帝的人,也让属下的人给自己修过宫殿,大致也能听的懂他们说的是啥,而听了一个多小时,直到他心中不断往上加的预算达到千万贯以后,天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