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得朱祁镇吩咐完后,胡濙便伸手从袖中掏出张清的供词,准备上奏朱祁镇,但却被朱祁镇抬手制止了:“阁老和三位爱卿先歇一歇,喘口气再说。”
也没多久,胡濙和贾谅、郭瑾、贺祖嗣经过冰镇西瓜和酸梅汤降温后,四人明显感觉好多了。
接下来,便开始正事了。
只见胡濙从凳子上站起身,径直拿出张清的供状,双手捧过头顶对朱祁镇开口道:“陛下,此乃张清的供状,请陛下御览。”
“哦?”朱祁镇有些意外的看着胡濙,问道:“他可承认了?”
虽然是在和朝廷大臣议事,但朱祁镇并没有让摩罗回避,而胡濙等人也没有在意。
在大明,最不需要担心的便是后宫干政,更何况摩罗还是蒙古人出身,别说她,即便是她独自里可能的皇长子,在大明最多也就是一位有名无实的亲王罢了。
“回陛下,张清对制造及散布中伤陛下的谣言供认不讳。”胡濙先是回答了朱祁镇的问话,而后又有些迟疑的张了张口:“不过……”
与此同时,王彦已经来到胡濙面前,将胡濙手中的供词接过,然后捧着供词朝朱祁镇走去。
朱祁镇对话到嘴边却又咽回去的胡濙追问道:“不过什么?”
“陛下。”不等胡濙回话,王彦已经将供词捧到朱祁镇面前了。
朱祁镇从王彦手中接过供词,但却并没有第一时间打开而是依旧看着胡濙,等待着胡濙的回答。
看着朱祁镇的目光,胡濙也就不再过多的犹豫了,径直开口道:“回陛下的话,张清不但供认了制造及散布陛下谣言的罪行,更承认与彭城伯和宣府王家、徐家、刘家等大小十数个商贾家族联手,盗卖囤积于大同及宣府数座大仓内军粮的罪行!”
“什么!张瑾是倒卖军粮的幕后主谋?”朱祁镇大惊,满脸凝色的望着胡濙,质问道:“张清不过区区正六品户部主事,就算加上张瑾,又怎么可能倒卖军粮?户部山西清吏司郎中、员外郎、巡查山西的监察御史、各仓仓使、山西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巡查各仓的官员将领,大同和宣府的镇守太监,难道都被他们收买了吗?”
虽然户部负责军粮的日常维护、新粮换旧粮,但这些粮仓其中的大部分都是专为大军北伐时准备的,所以户部虽有管理权,但还有各方的监察。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神不知鬼不觉的将仓中屯粮运出来,那无异于是痴心妄想,除非能够将大同和宣府周边的文武官员全部买通,而那,更是不可能。
胡濙也知道这些,于是回道:“因此,臣怀疑户部尚书金濂也牵连其中,毕竟金尚书主管户部,若有他从中协助,自然能够神不知鬼不觉。所以,臣等才急着入宫觐见陛下。”
“嗯。”朱祁镇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一脸若有所思的翻开张清的供词看了起来。
良久,朱祁镇将供词随手递给躬立在侧的王彦,然后才抬头看向胡濙:“你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但却有些牵强。”
胡濙有些不解的望着朱祁镇,而朱祁镇则适时开口道:“胡阁老应该了解金尚书的为人才是,阁老认为金尚书会是和张瑾他们同流合污的人吗?”
哪怕胡濙和金濂私下并不怎么熟悉,却也对金濂的为人有一定的了解,但他是礼部尚书出身,精通礼制,对查案这些事自然不甚了解,怀疑金濂也很正常。
朱祁镇也知道这些,所以很理解胡濙对金濂的怀疑。
不等胡濙回话,朱祁镇继续开口道:“更何况,张清的供词上说得很清楚,在这其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张瑾。只需要张瑾出面收买可张清和少数几支运粮队的将士,他们的目的便能达到了,不但不用付出大笔的钱财,还避免了因涉案官员过多而泄露消息的遗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