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化,内销不了,完全可以外销。……”骆涛劈哩叭啦说了很多在后世最常见的扶贫致富经。
胡同志一点就透,现在的人不是笨,都是思想上局限了。
要不然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的创业者,大都是没学历,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束缚,才敢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大胆和创新这两者是创业者们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骆涛要不是重生者,他哪里懂这么简单的致富路。
他很激动地握着骆涛的手,“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梁家寨的事情结束后,你必须要给我们好好上一节课。”
骆涛面上表现的很轻松,但内心很怂,感觉这玩笑开大了点。
平时嘴嗨就算了,这还嘴嗨要给干部们讲课,这不是猪八戒戴眼镜,冒充文化人嘛。
骆涛有心要拒绝,但胡同志一点都不给他这个机会。
“你可不能拒绝了,……为了三千万贵省人民,……这事就这么定了。”
这工作作风一点不像俺印象中认识的那个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涛哥。
只好叹气,苦笑道:“我这何苦来哉!”
骆涛的牢骚就像车窗外的飞尘,不去理它,它就没有脾气。
车子离梁家寨越来越近,骆涛心里不由得生出一份担忧,那个叫梁兰的小女孩,回去后应该没被责罚吧?她平时应该也生活的过去?她父亲应该很照顾她?
骆涛带着满头的疑问,听着村口吹打的乐器声,思绪渐渐回到了进行时。
这支书可是够闹腾的,也不知道从哪里找的几位民间艺术大师,敲锣打鼓,用唢呐吹奏乡间动人的乐章。
村口的群众人人都面带着微笑,学生的小脸蛋上都涂抹了一层薄薄的红彩。
每个人的精神面貌都要胜昨日,也不知道梁支书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好像人也比昨天多了,应该是闻讯而来看热闹的吧。
电视台的人也架着机器,翘首以盼。
孩子们带着乡音喊着:“欢迎,欢迎……”
骆涛对此倒是没什么感觉,就算不喜,他也不可能说出来,因为这是他们的规矩。
胡同志这人很正派,面露不悦,他的这般反应,也不知道他的那些下属们看到了没有,看到了以后又能不能改正。
“哦,您好,您好……”
“……”
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思,但在群众面前,各自都保持着各自内心真实的情绪。
大家又在一次进了村会议室,但这次待的时间并不长,差不多就坐下,喝了两口水,便结束了这番客套。
第一站自然去了梁竹家,到了地方,才知道她家看着在村里应该还算的上不错,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另外还有六间土房子,一家三代六口住。
今儿因为事前通知了,梁兰的父亲梁二民也不没有外出干副业。
他年龄不大,才三十多点,但从面相上看,说他五十都有人信,就是那能会算的半仙见到他,都要沉沙折戟。
他很紧张,同时也很实诚,因为他把他的紧张都一股脑的变现了出来。
“……领导们,快……坐……”然后他就一直搓着手站着,眼神老往梁支书和镇干部身上瞟。
他一个人是无法面对这么大的领导,当然也有别的原因,比如昨天发生的事。
胡同志邀他也坐下聊一聊,告诉他不要紧张,领导这么一说,他就更加紧张了。
“……哎…”颤颤地坐在一个木头墩子上。
气氛很谐和,大家都拘着,这时候就能突出胡同志的领导才能了,几句话,就一下子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给拉近了。
“家里几口人?”
“家里种几亩田?粮食都够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