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做的只有保证西昌不参与哄抬物价,至于别的,跟你们二老说实话,我是无能为力。
建议的信,我也写了,可都被他们的太极拳打了回来。
时代变了,只有上面能压的住他们,别人是不行的。”
骆涛这不是说空话,…………
“也是,我是老的看清时代了。”王先生感慨道。
“您怎么算老呢,……”
“你甭给我扣什么帽子,我啊也不爱理会那些糟心的事,现在的我就想整理一下我前半生所思所想所悟。”
骆涛赶紧捧了一句,“还是您老活的通透。”
王先生摇了摇头,很不认可骆涛所说的话,指了指骆涛道:“你小子比我活的通透。”
骆涛跟王先生目光相碰,两人皆是一笑。
袁先生:……
这爷俩今儿打的又是什么哑迷?
“你今儿来除了给我送金鱼,还有别的事吗?”
听听老先生说话,字正腔圆,音节倍正。
一个“送”字,直接把两人的光辉形象展现了出来。
这话还透露另外的意思,东西也送到了,你要是没别的事,就回去吧!
骆涛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怎么可能理解了意思,还要照做。
这纪录片的名字到现在还没有定,今儿来就是想向老先生求题字。
骆涛原本想直接套用《舌尖上的中国》,可是,这样以来又会被一些人说没水平。
毕竟,有前车之鉴抄《人生》的时候就被一些大师们吐槽:有本事怎么不自己写一个。
作者菌很有话说:我踏马做梦都想。
抄《人生》文中都说了就是怀念路遥先生。
有些人就会上纲上线,意淫。
有些事说出口心里立马舒服了很多。
书归正传……
不用吧,作者菌又实在是想不出别的好听又响亮的节目名字。
就这点小事到现在还耽搁着呢?
“也没有别的事,就两件小事需要麻烦您老人家。”自从跟王先生混熟之后,骆涛也摸得清王先生是什么性子,害怕他拒绝连忙道:“您别忙着拒绝,真的就是小事。”
骆涛这么把话挑开了说,王先生那是真不好意思说出拒绝的话。
他示意骆涛讲。
骆涛微笑着道:“一是想找您老给题个节目名字,二来就是借着您老的威名,请几位朋友吃个便饭。”
“我就知道这小子今儿来没好事?”王先生手指着满面红光,人畜不害的骆涛,对袁先生抱怨道。
袁先生忙着在一旁摘菜,耳朵听爷俩说话,但一直都没什么插话。
现在对于王先生的抱怨,她也是微笑着替骆涛说着好话,“孩子有所求,能帮的还是要帮一下。”
骆涛听到这话,感激涕零,别的话都不要说了。
只有摘菜。
才能报答。
“这小子现在变的太油滑了,他自己就是个大作家,找我题什么名?
凭他现在的身份,这京城还有谁是他请不来的?”
骆涛只能在心里面说:通透。
面上还是表现出为难的模样,“王先生,您老这就冤枉了我,在您老面前,我哪里算是什么文化人。还有这几位还真的不是我能请动的。”
“哦,谁的架子这么大?”
骆涛直接了当的说:“您和汪先生还有丰泽园的王义均先生……”
汪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汪曾祺先生,“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他爱好广泛,又深研美食多年,还是位写散文的大家。
文案要是交给他老人家写,绝对没谁了。
至今犹记得前些年他写的《端午的鸭蛋》,愣把家乡的鸭蛋给炒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