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国土面积来说,北霈是当今四国之中疆域最为辽阔的。自东向西,共有十一府,分别为乐方、襄平、云中、朔方、澄川、维扬、昌阳、清河、河间、塬山、狄道。而所谓的东北三镇,指的就是乐方、襄平以及云中这三处。
三镇是较为官方的说法,因为道统年间的那场邵王之乱,不仅是懿宗客死澄川,更是引发了较大规模的叛乱。虽然在老祖宗也就是太皇太后的主持下,稳定了大局,辅立新帝也就是轩辕柯,但实际上只是两方达成和平协议。
所以轩辕柯上位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正式册封了乐方、襄平、云中节度使。变相默认卲王一党在东北三镇的合法性,从名义上完成了北霈的统一。说起来,卲王轩辕彰是个极度悲剧的人物。正朔年间,也就是北霈孝宗在位时,他是最被看好能继任大位的皇子,可惜孝宗死时,他正在领军与匈奴鏖战,故而与皇位失之交臂。好不容易将懿宗诓骗诱杀,于澄川自立称制,大典之上突然中风暴毙。因为生前并未立有世子,导致他刚一故去,三个儿子为了争夺大权,互相攻伐,这才给了北霈中央以可乘之机。
至于为何三子反目刀兵相向,也与其各自背后的三大国公有关,即凌国公、蓟国公、代国公。
说起北霈的国公,那是自霈太祖开国起便有的,一共封了五位,除了上述的三家,剩下的两家分别为虞国公和黎国公。
前周末帝司马衷因为从小就智力低下,故而登基以后也不懂什么治国之策,导致前周武帝分封的那些宗室藩王,开始逐渐生出异心。广历十一年,楚王司马玮率先发难,接着汝南王司马亮不甘落后也趟进浑水,于是一场历时十七年之久的八王之乱拉开帷幕,这期间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轮流主政,末帝司马衷也在诸王之间被辗转挟持,沦为傀儡,受尽凌辱。
前周武帝司马炎创造出的太康盛世,因为这场皇室内乱,飞灰湮灭。内忧外患频频不绝,各地的农民起义也不断爆发,到了广历二十八年,镐京城破,末帝司马衷在东海王司马越的逼迫下,自缢身死。
乘着皇室诸王之间疲于争斗,各地的封疆大吏暗中发展实力,因为农民起义规模越来越大,光靠司马氏早已不能弹压。于是东海王司马越以皇帝司马衷的名义,号召各地起兵勤王,这也直接导致当时的霈公和嵥侯,一跃成为最具实力的两大诸侯。
嵥侯拥立司马衷第三子,于凛宗称制。而霈公晚到一步,未能救出任何皇室,同时又心有不甘,便在民间找到一位名叫司马器的少年,自称乃武帝之孙。于是,滑稽的一幕出现,东西二京各有一位周帝。
史官作笔之时,为了区分,将广历二十八年之前称作前周,之后的称为后周。同时,后周又分为东西二周,霈公在镐京拥立的殇帝司马器政权为东周,嵥侯在凛宗拥立的司马燮政权为西周。
东周初和二年,西周末帝司马燮禅位嵥侯(司马燮的谥号也是末帝)。又两年,殇帝司马器病重,也将皇位禅让给了霈公。至此,后周正式覆灭。
霈公也就是霈太祖改元承运,将麾下功勋最为卓著的五人封作国公。凌、蓟、代三家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派往东北三镇之地,领兵戍边。
如今的蓟国公,名为燕宇,乃是第三代,领襄平节度使一职。目前的三镇之中,救属他的势力最强,故而襄平军队,又被称为燕军。
身穿银色战甲的燕军主帅,名叫燕悦,是蓟国公的亲弟弟。
“启禀悦帅,此人似乎也是皇與军中出生,若末将记得不差的话,应是叫姜阳。据说,他是龙城军里最为骁勇的战将。”
燕悦点点头道:“难怪他带领的骑兵能与我襄平铁骑有一战之力,可惜了……”
副将大大咧咧的摆手道:“我们有五万铁骑,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