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八章 驿站遭劫(2 / 3)

康佑四十二年 陆函 3100 字 2021-10-11

今的北霈朝廷官员,主要分为三大派系,势力最大的是保皇派,其次到后党(效忠太皇太后的,轩辕柯继位的前八年里,也就是靖平年间,朝政由太皇太后代为主理),势力最小的一派乃是懿宗朝时的老人,一直心心念念想将翼王扶上大位(懿宗在澄川临死之前,曾下诏让翼王继位)。

北霈的选官制度不同于先前的历朝历代,率先确立以科举制度为主体,其大体上是按照汉代时的分科举人、按科举人以及考试进用再一步明细并具体化。参与科举考试的主要有两部分人组成,即生徒和乡贡。乡贡简单来说,就是指私学学生,不在朝廷开办的学馆里学习,先经过府县考试,合格之后可称为举人,接着由府县推举送往京城参加尚书省应试。生徒则是官办学堂的学生。

考试科目主要分为五类:经义、进士、律法、明字、算学。有时候也会根据需求,开设特制,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

考试形式共五个部分:墨义、帖经、策问、辞赋、杂文。

每年开春,北霈朝廷都会在皓京的尚书省举行应试,具体负责机构则不确定,不是吏部就是礼部。考试结果即放榜,则定在二月。但上榜之人,还需经过吏部考核之后能授予官职,这一步称为选试,而选试的主考官一直都是中书令太叔尉在担任,两年前才开始换作他人。

按照习惯,通过选试的学子基本就是正式踏入仕途,所以对主考官也尊称为座师。诸如叶长白之类的,朝中许多官员都是太叔尉的门生。

因为北霈科举制度的诞生目的,是为了对付世家大族门阀政治,故而其受益的群体基本为寒门平民。不论何种制度,有利则必定有弊。

一个王朝的存在或许是一百年,也有可能是五百年,但世家大族的存在往往可达千年。这些人世代为官,在朝在野都根基深厚,抱团结群更是常态,自然也会对皇族统治根基产生动摇。

但寒门平民就不一样,因为他们缺少家族底蕴,只能完全依靠君主。出生大家族的人离开皇帝依然可以活的很好,有家族在不愁吃穿住行社会地位,而寒门离开君主则什么也不是。所以效忠君主,是这些人的唯一选择,同时缺少根基势力,也不会对君主构成威胁。

出于这样的原因,北霈历代皇帝都是对这些考科举上位的人很是放心。寒门平民最大的特点是无财无势贫困穷苦,没有家族底蕴,官职这个东西在北霈又无法传递给子孙,故而大多数人在当官之后,便会选择贪污受贿。

也因此,保皇派之中,也分为清流和奸党。清流代表主要是以虞国公为首,奸党则是为中书令太叔尉马首是瞻。

黑骑头领带着鄙夷的神色看了驿丞一眼,像是被逗乐了:“你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帮寡妇挑水都能算上是心善积德?”

驿丞张口争辩道:“小人绝没有龌龊心思,从没在寡妇家过夜。”

“呸!懒得听你胡扯。”黑骑头领揉了揉鼻子道,“想活命也行,你得老实回答老子几个问题。”

“大爷尽管问,小人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狄道府境内目前还有多少兵马?现存的兵马大体动向是什么?”

驿丞摆出一副苦相:“小人就是负责粮草军械转运存储,兵马上的事……”

不等他话说完,黑骑头领立刻将手中的月牙弯刀快速扔向最近的一名驿卒,锋利的刀刃旋转着划破了那人的喉咙,接着又以一个诡异的弧度回到手里。这一切就发生在眨眼之间,更如同碾死一只蝼蚁一般简单。

“老子想知道的不是这些!”

驿丞在一瞬间停止了喋喋不休,望着手下那名驿卒倒在地上,双手捂住不断向外溢出鲜血的伤口,抽搐了没一会便断了气。

他的脑袋前所未有般清醒起来:“柳城驿站是狄道府内的运输储存总站,这月开始,一应粮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