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出现如此大案,吏部大计未察,都察院亦未有所禀报,实乃职责疏失。”
“现此事已被杨俊率兵平定,贾修平自焚而死,所调官军被就地看管,涉事官员先已被羁押,臣依制,会同巡抚大臣朱鉴及镇守太监于景,共同接掌都指挥使司防务,请陛下尽快遣派得力大臣前来主持大局,其余涉案官员,臣俱已将其羁押候审……”
不出意外的是,紧接着,怀恩继续开口,列出了一长串的名字。
“……南安县知县倪有则,县丞罗力华,惠安县推官樊华金,县丞叶向……宁洋县……长泰县……龙溪县……”
难道说,是皇帝亲笔,直接下发的中旨?
可是问题是,于谦远在福建,如果突然接到一道仅仅只加盖了宝玺,却既没有内阁大臣的签押,也没有六科的钤记的中旨,他又该如何确定圣旨的真伪?
贾修平,这个人朝中有不少大臣都知道,前任的福建巡抚,后来在大计当中,因为政绩不好,被降调为了左布政使。
底下群臣心思各异,目光却直勾勾的盯着那份军报,内侍走下御阶,将军报接过,快步回到御前,放在天子面前的御案上,朱祁钰倒是也没犹豫,抬手便将上头的蜡封拆开,大略扫了一眼,然后点了点头,将军报转手递给旁边的怀恩,吩咐了一句。
这些名字,足足有三四十个,即便是念,也念了接近盏茶时间,才算是停住。
然而,奇怪的事情还在后头,怀恩调整了一下嗓音,很快便将军报的内容念了出来,可是,这头一句话,便让殿中群臣一阵意外。
“……左布政使贾修平,勾结刘氏宗族,戕害百姓,走私军械,庇护倭寇,被福建巡抚朱鉴察得后,丧心病狂,伪造军令调动都指挥使司镇守官军一千人围攻巡抚衙门,意欲焚毁证据,臣奉圣旨,命左副将杨俊率精兵三千助朱鉴大人保护巡抚衙门。”
旨意?什么旨意?
要知道,按理来说,除非是特别紧急的事务,否则的话,朝廷下发的旨意,即便是密旨,也要由内阁来拟定,然后由六科对应的都给事中加盖钤记后下发。
就算是十分紧急的情况下,内阁这一道流程,也基本是免不了的,可是,这份旨意,为什么他们这些内阁大臣,却从没有任何印象?
这话问出,更是让所有人都一阵疑惑,难不成,这桩案子,还和于少保有什么牵连?
于是,他们纷纷望向王翱,却见后者竟真的从袖中拿出一份密报,道。
“……臣于谦,于十月初三日领陛下旨意,受命协助福建巡抚朱鉴调查福建各级官员勾结,庇护倭寇一案,已有结果,以此奏向陛下复旨。”
虽然说是三人联名,但是明显还是以于谦为主笔的口吻来说的。
“吏部尚书王文,罚俸半年,俸禄减半,左都御史陈镒罚俸一年,副都御史王竑,降品半级,诸福建道巡查御史,全部外放出京,降品一级,刑部即刻联合福建巡抚朱鉴,严查历年以来,是否有巡查御史参与其中,有受贿庇护之罪,查得之后,直报御前!”
以至于,当怀恩继续往下读,开始出现一个个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司乃至是都指挥使司的官员的时候,老大人们已经能平静以对了。
“少保太子太师右都御史提督征倭大军事臣于谦,右都督领征倭大将军印臣张輗,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巡抚福建臣朱鉴联名启奏……”
随着一个个名字被说出来,朝中的众臣已经都有些麻木了。
在大多数大臣还在疑惑的时候,已经有一些大臣,听到这三人联名,似乎想起了什么,脸色都有些变了。
就算是当初土木之役那么大的事情,军报抵达兵部的时候,也是由当时留守的侍郎于谦开拆阅后,深夜叩阙呈递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