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峰山上孤峰观(1 / 4)

地球平行世界,华国襄阳县境内一个犄角旮旯的地方,群山连绵,周围二十多里没有人烟。

群山之间如果细看的话,会发现有条小马路在高低起伏的山间蜿蜒曲折,像条白丝带掉落在群山之间。

小马路通往群山的深处,一处十里原的地方。

十里原,因为四周周围全是山峰,中间有个十里大的平原而得名。

中间的平原有条十多米宽的小河穿过,给平原带来了足够的水源来灌溉农田。

十里原也只是生活在茂山镇和居住在十里原的人的叫法,出了茂山镇就没有人知道了。

十里原有五个小村子分散在十里原的几处山脚,大约有三百户人家。

其中最大的村子姓李,又叫李家村,村里有一百二十户人,村中的房屋还是砖瓦结构,也有几栋平楼在小马路的边上立着。

五个村庄之间靠着一条两米宽的水泥路连着,马路在十里原形成了一个圈。

而十里原的小马路联通外出到茂山镇有个十多里长。

水泥路在高低起伏的山上更是蜿蜒曲折,导致山里的村民都不太想出去,只有每周镇上的集市,几个山村才会托人出去购买生活所需。

再加上十里平原有条小河流过灌溉水源,平坦肥沃的土地,几个村子种了粮食每年也都会丰收。

所以这几个山村虽然说不上富裕,但至少是衣食无忧,所以村子之间的民风还是很淳朴,很热情好客的。

李家村背后的两里地的群山中有一个六里大小的盆地,盆地中间插着一座山,孤零零的立在盆地中间,所以李家村和周围的人都叫他孤峰山。

孤峰山不高,一百多米,占地一平方公里,山体在盆地里就显得有点高瘦。

山上都是青绿高挺的柏树,孤峰山的山体四面,只有面向李家村这边的山坡才比较平缓,修了条小道可以上山。

上山小道在青绿挺拔的柏树之间隐隐约约中出现,通往山顶一座与周围环境融合了的处所。

孤峰观,占地二百多平米,墙壁都是用青砖修建,青绿色的墙体与周围的柏树相处让人从远处看,却是有点分不清哪儿是柏树,哪儿是道观。

孤峰观有大殿一座和两座侧殿,大殿供奉了三清祖师,侧殿供奉着众多仙神。

大殿后面有四栋房子供人休息的之用,一道青砖围墙从侧殿伸出,将后面的几间房子围了起来。

青绿墙体中间有个百平米的院子,院子中间有颗腰围一米,高十米的枣树。

枣树上饱满硕大的枣子,白绿白绿的在深绿色的树叶之间是那么的显眼,枣树上那硕大饱满的枣子让人想要伸出手去摘。

孤峰观是一个子孙庙,传承有两百多年了,历代传承人都很长寿,所以孤峰观两百多年只传承了五代。

这一代的传承人名叫张道陵,道号玄明,是真正在道教协会和正一教落过道籍的,今年二十三岁,刚刚大学毕业回来。

张道陵是上任孤峰观,观主张顺平九十二岁外出游历时,在襄阳县城的路边捡到的。

张顺平见大冬天的时候,婴儿呗丢弃在路边最后很大概率会冻死,慈悲之心一动就将张道陵抱了起来。

老观主见婴儿身上也没有什么信息说明婴儿的身世,想来是超生遗弃的婴儿,老观主就抱着张道陵回了孤峰观。

回到孤峰观后,张顺平见婴儿无名无姓,随即也就跟他姓,取名张道陵,道号玄明。

张顺平修道九十多年从来没有照顾过人,没有经验的张顺平只能买了些奶粉,自己混乱的喂养着张道陵。

好在张道陵生下来很健康,生命力也顽强,在张顺平不专业的喂养下活了下来。

长大识字后,张道陵就被老观主要求背诵观中的道家典籍,老观主是按照传承人的标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