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选择明哲保身,就当自己什么也看不到。
高岳麾下士卒见高大巍峨的长社城居然如此轻易就被攻破,都得意的有些忘乎所以,认为于谨不过如此,只是一个仗着刘益守的名头狐假虎威,在下面混饭吃的酒囊饭袋。
反正自此以后,长社周边就成为了一个匪患不断的地方,直到后来刘益守全线北伐灭掉东魏以后,才彻底将匪患根绝。
娄昭不是傻子,没有上来就抓人立威,而是悄咪咪去军营里面转了一圈之后,跟底层士卒们聊过以后,才回去便跟高欢说:不患寡而患不均,高岳军上下都在眼红妒忌友军吃得脑满肠肥。长此以往,军心恐将生变。
这是红线,绝对不能开口子。否则将来若是遇到大事要军队顶上去,绝对不会有“傻子”再愿意出头了。
另一方面,刘益守又亲自写信给于谨,让他悄然将大军主力回撤到上蔡,在河南之地采用“前轻后重”的部署方式,以应对高欢的军事冒险。
不用脑子都能想到最后结局如何。
城内为数不多的民居,这帮人更是一家也没放过,如同蝗虫过境一般,能搬走的都搬走,甚至到了大半夜里,长社的城门都不关,来来往往都是搬运辎重的士卒!
高岳为什么不约束部众呢?不是他不想,而是众怒难犯。
有本事的男人,总是时间不够。而希望分享他时间的人,反而又格外的多。
高手之间过招便是这样,在没有一锤定音的时候,就是看谁那边消耗更大一些。刘益守不上套,最多也不过是跟高欢打平而已,高欢又有什么损失呢?
高欢和刘益守规划事情都是很有序的。
……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但是还有很多没有参与出塞的军队,他们同样是在当兵吃粮,同样是在执行军令,同样是在背井离乡,却又什么也没捞着。
身居高位而不令普通人感觉害怕恐惧,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为稀有少见的才能么?
高伶十分感谢母亲娄昭君把自己送到刘益守这边。
甚至部分士卒已经开始串联逼宫。
于是高欢命高岳带兵南下长社,若能攻下长社,则允许大军劫掠三日,所得战利品都无需上缴。
高岳狼狈逃回荥阳,不敢耽搁,直接去邺城给高欢负荆请罪。得知这场意外的败仗,高欢气得差点吐血三升,对这些没有参与出塞之战的部曲再也没有信心委以重任了。
于是高欢派人急切召回刚刚在晋州落脚的段韶,让段韶孤身回邺城后,在邺城内整顿部曲,然后集结兵力南下长社,一定要在南线先找回场子再说!
这是证明国力军力之战,要是不打一下证明一下,之前扫荡草原的军威便荡然无存了。
由不得高欢退让。
今日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