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历史的十字路口(1 / 4)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3337 字 6个月前

第622章历史的十字路口

新蔡在悬瓠东南面,亦是梁军在河南最后一道防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于谨奉命转移到此地,在“后方”指挥协调调度各路大军,与高欢所率领的东魏军交战。

新蔡以南,便是淮河了。

咋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但如果把寿阳的位置摆出来,就能看得很清楚:南梁与北魏的分界线在淮河,悬瓠与新蔡等地,是在淮河以北,乃是梁国嵌入北方的“突出部”,本身就是风险比较大的地区。

这次若是刘益守设下的最后一道防线被高欢攻破,那么南北的分界便要退到南齐末年那个时候!

而且寿阳亦是在淮河边上的!那是刘益守起家的地方!

从兵法上说,悬瓠不保,新蔡亦是独木难支,梁军这一退,想要再全线进攻,便不那么容易了,战线反复拉锯后,很容易在淮河一线形成对峙。

所以这次高欢带兵南下也好,刘益守围歼东魏军也好,并不是为了一城一地的得失,无论出发点是什么,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高欢与刘益守在争势!

争国势,争时势,争天下大势!

时势造英雄,英雄也可以造时势!

只要时势造出来了,那么灭国性质的北伐,也就顺理成章会被提上日程。“势”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让你实实在在的感觉到。

此消彼长的细微感受,甚至乡间农夫都能有所察觉。

临走前,刘益守把围困高欢的任务,交给了于谨。把从建康赶来的杨忠,以及麾下最精锐的两个步卒营一个骑兵营,还有一个专门使用火器“轰天雷”“震天雷”的掷弹兵营,共计两千五百人,也都一并交给了于谨指挥,全盘掌控!

如今交战双方,无论是高欢麾下的东魏军,还是听从王思政调配的悬瓠守军和常德水军,都是师老兵疲,不堪再战。就看谁下一口气便会倒下。

现在刘益守把手中最精锐,而且完全脱产的职业兵投入到战场,就是要一锤定音,不留后患!

“你带本部人马,广树旗帜,朝着奇雒城方向撤退。其余各部,跟我一起北上汝阳城,偃旗息鼓。”

结果这家伙居然派人前来禀告说并不需要援军!

于实见过很多装逼的人,比如说自家主公刘益守就已经风骚到极致了。

他刚刚做了个梦,梦见刘益守登基称帝,一统天下,自己则是位列三公,子孙延绵富贵不绝。

高欢三言两语,便将军令下达下来了。他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艰苦岁月,脑子清醒了许多。他不要死在河南,不要被梁军抓获,他一定要回到河北!

“不是的,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但是常德水军又来了。

而悬瓠对岸的土山上,魏军中军大帐内,看着军帐内几乎是人人带血的众多将领,高欢亦是无可奈何。

“你看我军府库,是否充沛?”

于实虽然已经三十岁了,但很显然对于谨那份定力没有学到家。

“谨遵高王号令!”

所以此战不仅是要赢高欢,还要赢得精彩,赢得漂亮,赢得干净利落!

然而,刘益守越是这样大包大揽的承诺,于谨越是紧张到每天吃不好睡不好!

荥阳因为地理位置的优势,作为南北转运的枢纽,其府衙比普通州府要大不少,府库的规模也是如此。

魏军被对方杀死的士卒并不多,浮桥也还在。但被这么一干扰,之前鼓舞起来的那股士气便泄了。王思政也调整了部署,将伤兵撤换下来,让士卒们轮流休息,吃饭,恢复体力。

“可是贺六浑还活着啊,一女岂能二嫁?”

娄昭低声说道。

“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