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一边当好人,一边做坏事(2 / 4)

都督请留步 携剑远行 3195 字 6个月前

守身边的嫡系部曲,只是临时调拨给于谨指挥的。如今算是完成了任务,自然可以脱离于谨指挥,能派人去打个招呼,已经是把要做的事情做到位了。

放得早了,等于是帮高欢稳定河北人心,那样刘益守还不如在战场上将其弄死,一了百了。

这种蠢事,他怎么可能做呢?

不如末将亲自前往邵陵城内跟他们谈谈,或许有用也未可知。”

不发作还好,这事没多久估计就被世人淡忘。要是发作一下闹得人尽皆知,绝对会青史“留名”的。

贺六浑到底死没死啊!为什么两个人送来的消息完全不一样?

彭乐说高欢死了,但首级上的脸到处都是伤疤,刘益守与高欢多年不见,也不知道对方现在究竟长什么样子,无法完全确认这个首级究竟是不是高欢的。

“贺六浑,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现在他雄兵在手,将敌军团团围困,那帮子魏军有肉吃竟然还嫌肉皮上有毛!

此刻连个后辈都跳出来说他上他能行,让自己面子往哪里摆?

于谨心中腻歪透顶又必须要忍住不能发作。

“你去跟于都督说一句,就说我们已经抓到高欢了,这便带高欢回荥阳,就不去邵陵城跟于都督会面了。”

“将军,前面有几个渔夫在岸边结网呢,让末将前去打探一下。”

杨忠怀着试探的心思,对那几个渔夫模样的人大喊道。

“败军之将何以言勇,岂敢岂敢……”

再说了,娄昭君那封信到底是什么意图虽然不太好说,但是她镇不住场子却是毫无疑问的。所以无论是要卖掉河北,还是让高欢回归,娄昭君从来都不指望自己能够单独驾驭东魏的政局。

他在刘益守身边耳濡目染,又经常跟马屁皇帝阳休之交流经验,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

当刘益守在荥阳城门处见到高欢的时候,仿佛时间回到了那年洛阳,他在尔朱荣大营内看到高欢的情景。

你踏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看到张保洛跪在地上请降,于谨整个人都不好了,一肚子话想问斛律羡,现在众目睽睽又不好开口。

再说了,杨忠是刘益守的嫡系亲信,他有必要跟于谨走那么近么?很多事情,还是要避嫌的,也许将来某个关键时刻,这种刻意避嫌就能无意中救你一命。

只有高洋已经控制邺城,却没有完全统合人心的时候,将高欢放回去,才能见到“父辞子笑”的精彩一幕,将魏国内部的固有矛盾彻底点燃!

做贼的人,就必然会心虚,这是被历史证明过无数次的事情。

作为“职业打工人”的杨忠,从来都是对此有着异常清醒的认识。

到时候诸如什么“于谨恶名在外,敌军非吴王亲至不能降”的评语流传后世,那乐子就大了。

杨忠自然是见过高欢的,他走到对方身前,只是看到眼前这位如老农一般,风采全无的“高王”,杨忠也很难将其跟掌控半个北方的枭雄联系起来。

几天之后,杨忠带着骑兵回转荥阳,与之同行的,还有如假包换的高欢。

张保洛一脸愧疚,不敢看于谨,但心中却是松了口气。

“于都督不可,困兽犹斗,若是将他们刺激狠了,只怕后面更难交涉了。如今我军胜券在握,犯不着跟这些人一般见识。

功劳已经到手,在众将面前装逼又没什么实际好处,斛律羡才不肯做这种出风头又平白无故得罪人的事情。

……

那个时候将高欢放回,已经没什么作用,反而会让很多人跟着高洋一条道走到黑,更为紧密的团结在高洋身边。

她与高洋,显然是不能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