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歹,忘恩负义。
要知道当初推荐他去剿寇的可是自己。
不过黄雄英也没有想到,齐王竟然这么快就服软,而且连身份都放下了。
他当然不知道,这其中有朱元璋的原因在。
“好吧,我可以教殿下,不过……”
黄雄英顿了顿,道:“不过我希望殿下能够好好利用这个阵法,为大明清除倭寇,还沿海百姓一个太平!”
“一定!”
朱榑重重的点头……
……
与此同时,东宫。
“什么?”
黄子澄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炆:“齐王向你示好了?”
朱允炆点了点头。
黄子澄皱着眉头,想了一会,道:“上一次晚朝,皇上就说了一句,是皇大孙建议让齐王去剿寇的,看来不仅朝中很多人认为是你,就连齐王也认定是你,这才会像你示好,否则以齐王那居功自傲的性子,断然是不会主动的。”
黄子澄分析着,眼中露出精光,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允炆。
“可是……”
朱允炆道:“可是那真不是我建议的。”
“无妨!”
黄子澄捋了捋胡须,笑道:“是不是你建议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皇上采纳了,而且大家都认为是你建议的就行!”
朱允炆还是有些犹豫,道:“可是皇爷爷一向最痛恨的就是撒谎,这要是被他知道了,怪罪下来,我怕担当不起啊!”
“此言差矣。”
黄子澄摇了摇头,含笑道:“殿下什么都没说,何错之有?这都是皇上说的!皇上有错吗?皇上当然是不会错的!”
说着,黄子澄压低了声音道:“殿下,臣斗胆说一句,这是皇上他老人家给你立威呢,你想想,你一无军功,二无政绩,你若坐上那个位置,那些皇子们怎么服你?皇上年纪大了,这是想着法子给你铺路呢!”
听了黄子澄的分析,朱允炆整个眸子忍不住露出兴奋的神色。
如果这一次齐王成功剿寇,那么他朱允炆在众大臣心目中的形象就不一样了,他们会以为这是自己提出的建议,而且被皇上采纳了,最终还获得了成功。
功劳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大臣们知道,他朱允炆开始参与到国家的军政大事中来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暗暗握紧了拳头。
看来皇爷爷对自己的爱从未消失,只是更加深沉了。
“殿下。”
黄子澄看着朱允炆道:“何不趁齐王还在京师,以叔侄的身份去拜访一下齐王,按照如今的局势,交好一位塞王,百益而无一害啊!”
“嗯。”
朱允炆重重的点了点头……
东宫另外一侧的佛堂中。
一个贴身婢女正躬身向吕氏汇报着:“娘娘,查清楚了。”
“说。”
吕氏坐在蒲团上,手中滚动着一串佛珠。
“徐妙锦见的那个少年,是离徐家铺子不远的一家酒坊的东家,名叫黄雄英。”
“黄雄英?”
吕氏手中滚动的佛珠停了下来。
这个名字,不知为何让她心中陡然一凛,那深藏在心底的一些不安突然被翻出来了一般。
雄英,这名字也够巧的!
不过,一个死了十年的人,是不可能再出现的了。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对这个名字还是这么敏感!
吕氏重新将手中的佛珠滚动了起来,让自己的内心重新平静下来。
“还有什么吗?”
“还有那个小女孩,并不是黄雄英亲生的,而是他从街上买回来的,而且……而且,那小女孩是黄雄英从教坊司手中截胡的,教坊司的奉銮原本是打算将小女孩送给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