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冰岛之旅(3 / 4)

,蝗灾扩散范围甚至比之前更大。引发这次蝗灾的究竟是什么蝗虫,给当地造成了很明大的损失。

尤其是埃及的沙漠蝗虫也不例外。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这次肆虐南亚等地区的蝗虫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迁徙性害虫之一。

沙漠蝗一般主要分布在非洲北部、中西和亚洲西南部这些气候较为温暖干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

大多数时候,沙漠蝗种群密度很低,以散居形式存在,这时成虫的身体呈现保护色――草褐色。而当种群密度激增,个体之间的相互刺激会让沙漠蝗转化为群居型:成虫的身体变为亮黄色,接近成熟的若虫为粉色;同时腹部缩小,飞行能力增加,食量也进一步变大。而让沙漠蝗数量开始激增的导火索与气候变化有关。2018年5月和10月,两次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

反常的丰沛降雨令土壤含水量上升,更加适宜沙漠蝗虫卵孵化;同时植被大量增加,孵化出的若虫有足够的口粮生长。在这样的有利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蝗虫的数量会增长到上一代的20倍。受当地人口稀少及地区紧张局势的影响,沙漠蝗在此自由繁殖了至少三代。

而后蝗群开始迁徙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一批北上向沙忑和艺廊南部方向进军,另一批则向西南,一路跨越海峡到达非洲之角。

又有热带气旋登陆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部。温暖潮湿的环境令蝗虫大军进一步繁殖壮大,向更远的地方扩散。专家测算,今年2月,非洲的沙漠蝗数量已达到数千亿只。这些蝗虫在当地繁殖,几个月后新一轮蝗灾就又再度暴发。

联合国粮农组织称,每只沙漠蝗每天吃掉的食物相当于其自身体重,而一个沙漠蝗虫群,每平方公里大约有4000万只蝗虫,也就是说,一个这样的蝗虫群一天可以吃掉3.5万人的口粮。

防治蝗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持续“监测”,追踪蝗虫踪迹,在蝗虫孵化出来、数量快速增长之前尽早控制。1

人类杀灭蝗虫最主要的手段是喷洒有机磷酸类农药。使用这类农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甚至可能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威胁到人类健康,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也不得不承认,目前这种化学方法仍然是直接杀死蝗虫的主要手段。

蝗虫本身存在天敌,例如粉红椋鸟,粉红椋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至180只蝗虫。不过,群居的沙漠蝗会发生变异,在体内合成释放苯乙腈,在受到生存压力的时候,苯乙腈会转化为剧毒氢氰酸,让捕食它们的粉红椋鸟等鸟类身体不适。

因此,它们的天敌基本上很少主动摄食群居的沙漠蝗虫。此外,群居沙漠蝗飞行能力很强,最高可以飞到上千米高空,每天最多可移动150公里,这也令捕捉它们非常困难。

在无比巨大数量的蝗虫面前,无论是它的天敌还是人类的化学手段,对减少沙漠蝗数量的作用都比较有限。粮农组织上个月曾预测,现在肆虐的蝗虫产卵后又将导致新一代数量更多的蝗虫孵化,这波蝗灾的破坏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当然了,这显然不是陈渊需要关心的。

在离开埃及后,陈渊心情还是有些失落的,为了振奋一下自己,陈渊去了最想去的冰岛。

可以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蚊子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国家,更是将“男女平等”实施到方方面面的国家。

它就是连续8年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国家”的冰岛。

作为

是北大西洋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uu看书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36.6万,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是冰岛最大的一个城市,这里居住了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

别看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