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门的位置,副主陪在主陪的对面,一号客人在主陪的右手,二号客人在主陪的左手,三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右手,四号客人在副主陪的左手,其他可以随意。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国际上的习惯却是,桌次高低以离主桌位置远近而定,右高左低。桌数较多时,要摆桌次牌。同一桌上,席位高低以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如果夫人出席,通常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两桌以上的宴会,其它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面对主桌。遇特殊情况,可灵活处理。
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第二主人坐在主宾的左侧。但也可以按常规安排。主宾携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又不出席的,通常可以请其它身份相当的女同志作第二主人。如无适当身份的妇女出席,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席位排妥后着手写座位卡,卡片用钢笔或毛笔书写。便宴、家宴一般不放座位卡,但主人对客人的座位也要有大致安排。
另外,乘车时的座次安排也很有讲究,而且还要按照车种的不同进行不一样的安排。比如轿车的座位安排。如有司机驾驶时,一号座位在司机的右后边,二号座位在司机的正后边,三号座位在司机的旁边。如果后排乘坐三人,则三号座位在后排的中间。
如果由主人亲自驾驶,以驾驶座右侧为首位,后排右侧次之,左侧再次之,而后排中间座为末席。
主人夫妇驾车时,则主人夫妇坐前座,客人夫妇坐后座,男士要服务于自己的夫人,宜开车门让夫人先上车,然后自己再上车。
若主人亲自驾车,坐客只有一人,客人应坐在主人旁边。若同坐多人,中途坐前座的客人下车后,在后面坐的客人应改坐前座。此项礼节最易疏忽。
而吉普车的座次安排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主人驾驶还是司机驾驶,都应以前排右坐为尊,后排右侧次之,后排左侧为末席。因为吉普车安全性能比较好,一般前排位置也同样比较安全,同时由于吉普车的底盘高,功率大,坐在后排比较颠簸。上车时,后排位低者先上车,前排尊者后上。下车时前排客人先下,后排客人再下车。
还有就是,在接待团体客人时,多采用旅行车接送客人。旅行车以司机座后第一排,即前排为尊,后排依次为小。其座位的尊卑,依每排右侧往左侧递减
吃饭,人人皆会,不过是将食物送进口中而已。但作为一个社会人,吃饭常常是一种群体行为,这就使简单的吃饭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特别是当吃饭不再是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第一目的时,吃饭简直就是颇为复杂的一件事情了。今天,咱就说说这复杂的吃饭——公(商)务宴请的礼仪。
前些年,社会上流传过一些被篡改的“名人名言”,其中的一句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革命就是请客吃饭”。我们在这里且不深究篡改者所要表达的某些情绪化的东西,但这句话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宴请在现代社交中的重要性。后来与一位经商的朋友谈起这方面的话题,这位朋友更是体会多多。他说:“对于当官的人来说,吃饭简直太重要了。由于有了目的,怎么吃饭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鲍鱼也好、燕窝也罢,都变成了一种交往工具或者说是道具,如何发挥这些道具的作用,这里面可是大有学问的。”
的确,在这些场合中,就像穿什么样的服装、坐什么样的车、租什么样的写字楼一样,在哪儿吃饭、吃什么也是传达身份、地位、诚意等信息的重要标志。另外,包括约请、迎送、落座、如何点菜、怎么敬酒、宴请中谈事情的时机等,都可能是影响目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所以说,宴请就像演一场戏,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