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买官(2 / 3)

人调过来。还好,当初留下了几名队员保护葛进,还有在庐州府的白龙会,也不会没有人手可用。柴如义现在是如意赌坊的老板,也是白龙会明面上的负责人,所以他不适合和张卫国一起去。当初留下的五个保护葛进的队员,就和张卫国一起去应天府。现在的庐州城,白龙会的势力很强,也不怕再有人会敢来找葛进的麻烦。

五个队员,包括张卫国都只带了短身匕首。和知府大人一起,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外,带上匕首,一是随身好藏,二是防止意外。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万历二十一年,十月初二这天早晨,张卫国带着五名队员,老早就在东门等候知府大人。等了半个时辰,李天放就带着五十多名家丁来到了东门。这次与上次去淮南城不同,淮南毕竟在庐州府辖内。上次只带了十几名家丁,而这次路途遥远,带了五十多名家丁。知府老爷的命还是值钱的,要是人少了,被土匪流民给打劫了,那乐就大了。

李天放看着张卫国带的五名家丁,只见这些人牵着马立在马前。虽然不语,但是,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与身形看的出他们的精干,李天放心想,怪不得这个张卫国可以灭了如意赌坊的刘四海。这些少是少了些,但是可能比自己的家丁还要强些。

张卫国当然不知道李天放心里想什么,而李天放要是知道张卫国像这样的“家丁”还有近两百人,不知道该有什么想法了。一番礼节之后,众人也就出发了,路途遥远,赶路要紧。

李天放本以为张卫国他们会拖累行军速度,哪里想到这小子不但手下厉害,他自己也不弱。

所以一行人第二日傍晚就到了长江边上,见天色将暗,一行人只能等明日在过江。当然,在渡口的客栈,也由张卫国来付账。

天刚刚亮,张卫国他们一行人渡江朝应天府而来,这应天府就是后世的南京。朱元璋时建都于此,后朱棣起兵,改国都于燕京。原来的京师地内改叫南京,洪武年间的国都改成应天府。

来到应天城外,因为人太多,过于招人耳目,所以李天放只带了十名家丁进城,加上张卫国他们六人,一共也就十七人,其他人都安排的城外住宿。等离开的时候,在一起回庐州府。

进城以后,先安排的客栈。李天放和张卫国来到这南京巡抚衙门。别看李天放是正五品的知府,进入这巡抚衙门,一样要先通报。

张卫国和李天放被带引到一处花园的凉亭中,曹坤已经在这里了。如果说张卫国来到明朝最最让他郁闷的事,那就是下跪。没办法,这个时候不跪可是大罪。张卫国很多时候想,后世的华夏人爱面子,是不是受古代跪礼的影响。张卫国见到曹巡抚,自然免不了又要跪。

李天放曹坤是认识的,只是曹坤没想到这张卫国如此年轻。当下,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你可就是张卫国”?

张卫国马上施礼道;“小人正是庐州人氏张卫国”。要说张卫国最开心的事,就是发现自己才十八岁,后世不是常常有人感慨,怎么最宝贵?流逝的岁月最宝贵。一下子从奔三变成十八,搁谁也不会是一点小激动。

“本官问你,你怎么会想出用慈善券救助流离失所的百姓?”曹坤奇道。

“回大人,小的世代经商,商人若有百倍的利润,就会冒奇险,而小人想,若有五百倍的利润,那还不人人争相购买?救助那些百姓,不是一个一家可为,就算小人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也不够。幸而有本府知府李大人,一心为民,大力支持慈善券的发行,安置点的百姓才得到救助,才让庐州府所有百姓安居乐业。”张卫国回答道。

李天放听张卫国这样说,心中大喜,连忙说道;“下官只是尽忠职守,只为辖内百姓造福,不敢求片功。”

对于这个李天放,曹坤心里还是有数的,能力平平。只是这次运气好了些。但是,毕竟他的辖内没有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