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捐献(2 / 3)

皆施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来客都认捐了一定数量的钱粮物资,都被刘乾龙一一记录下来,很快就轮到齐远志了。

大户豪门捐献底线是三万两银子,或者是相当于三万两银子的粮米资材,中等富户也绝对不能少于一万五,关于这一点齐远志已经看出来了。

可是自己只准备了四千两白银和几百石米,距离刘乾龙的标准相差甚远,不由得心中暗暗打鼓。

在场的士绅,之所以忍刘乾龙的敲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是本地人。

他们的产业、族人、家人和根基础都在这里,就算是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

而毅勇军却是可以流动的,若是惹了毅勇军的不痛快,万一他们动了刀子,吃亏的还是自己,还不如破财免灾。

“这位是?”刘乾龙皮笑肉不笑的的朝着齐远志一拱手“还未请教这位爷高姓大名,上忌下讳如何称呼?”

“颍下齐远志”看着笑嘻嘻的刘乾龙,就好像看到了厉鬼一般,齐远志的手心里都滑滑腻腻的汗水,很是心虚的小声说道“我齐家做的是卖力气的苦工,一时凑不出许多钱粮,暂时只有四千两银子和六百石米。”

这种认捐场面,绝对不是空口说白话那么简单,自己报出来的认捐数字一旦被记录在册。

很快就会有毅勇军的士兵找上门去,按照“认捐册”上的数字索要财物,到时候若是拿不出来,那就闹笑话儿了。

谁敢和毅勇军开这个玩笑?

承诺的认捐数字是一定要兑现的,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齐远志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准备的这点钱粮远远不够,根本就满足不了刘乾龙的胃口,只希望能够宽恕些时日,好慢慢准备。

还不等齐远志说出“宽恕时日容后准备”的话语,刘乾龙就抬头看了看他,不动声色的“哦”了一声,随即高声唱和道“颍下齐远志齐老爷认捐白银四千两,米六百石,录!”

旁边的书记官记录下这个数字之后,刘乾龙竟然什么都没有说,就绕过齐远志去找下一个人了。

别人都是认捐两三万,齐远志却只捐了四千,偏偏刘乾龙却没有威逼,这是怎么回事?

那些个士绅都还在糊涂,心中猜测时,从侧门处走出来两个人。

前面的那个年轻人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穿了一袭月牙白的绫子袍,脸上带着年轻人特有的那种充满朝气的笑意,没人见过,跟在他后面的那个中年人大家却是认得的名为颍州知县实为颍州知州的廖海伦大人。

这个年轻人刚一出来,门口那四个手持长矛的士兵顿时双腿一并,“啪”的打了个军礼。

这一下,所有人都明白过来了此人就是毅勇军元帅张启阳。

连廖海伦都刻意落在他的后面,此人必然就是张启阳了。

和“穷凶极恶”的刘乾龙相比,张启阳则显得非常和善,朝着齐齐起身的人们摆了摆手,笑呵呵的说道“诸位莫要客气,坐,都坐。”

你这大元帅都还没有落座呢,谁敢这么不客气的先坐下?在场的士绅心中无不嘟囔。

见所有人都站着,刘乾龙走上前去说“大帅,诸位乡亲热心捐献,都已录在册子上了。”

“好哇,好的很。”张启阳在椅子上坐了,又朝着众人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诸位乡梓捐献的钱粮,我张启阳代毅勇军所有将士先谢了。今儿个是我失礼在先,按说诸位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头面人物,又是给我送钱粮来的,我就应该早早的扫阶相迎才是,害得诸位等了这么久,真是罪过呀!”

客气话人人会讲,这不,那些士绅见张启阳比较和善,便开始夸赞道“张大帅军务繁忙,日理万机,多少要紧的事情都在等着张大帅处理,肯定是无比繁忙,我等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