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敌我双方都惊呆了(2 / 3)

近十万人马的南征队伍,大多是各地归顺归来的前明军队伍,方方面面都需要调整。

而且战线已经拉的太长了,战场绵延千里,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被史可法的江北大军击破某个战略支撑点,那将会引发一连串的灾难。

所以,即便是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之下,多铎依旧小心谨慎,继续很小心的扫清整个江北防御体系的外围。

而泗州,则是至关重要的节点。

作为连接东西的咽喉,卡在扬州和徐州之间的泗州就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多铎很清楚的战斗泗州就是扬州侧翼最重要的支撑点,只要占领了泗州,扬州就会成为一座孤岛。

为了一战而下泗州,多铎特意收缩了战线,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进行一场烈度空前的战斗,一战而下。

史可法显然也很清楚泗州的决定性作用,做出了和多铎相同的部署抽调大量人马增援。

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都把泗州作为江北之战的重中之重。

完可以想象得到,泗州之战必然空前惨烈,而且一定会成为决定这场战场的转折点。

在清军和明军都在下大力气准备这一战的时候,让敌我双方都目瞪口呆的事情发生了泗州守军举城而降。

还没有正式开打呢,泗州就举旗投降了。

泗州投降了?而且是举城而降?

这个消息实在太意外,多铎甚至不敢相信,本能的认为这是一场“诈降”,第一反应就是让正在顺便攻打泗州的清军严阵以待不可冒进。

出了这种事情,别说多铎不敢相信,就连史可法都深感震惊若是因为打不过就投降,那也不算多么意外。

关键是真正的大战还没有开始呢,怎么会发生举城而降这样的事情?

直到泗州守将带着军队“迎请”清军进城的时候,多铎都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真的要投降,所以只像征性的派遣了几百个人过去。

一直到清军完接管了泗州外围的阵地之后,多铎才反应过来泗州军真的投降了。

不费一兵一族就战略了这个最重要的战略支撑点,多铎欢喜的都要哭了。

正在亲督大军驰援过来的史可法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之后,惊的瞠目结舌,只能灰溜溜的带着援兵沿原路返回,去做固守扬州的最后准备。

失去泗州之后,清军就可以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直接威胁扬州。

而整个江北防御体系,就只剩下扬州这个核心了。

当初为了长时间的固守泗州,史可法曾在这里囤积了海量的军用物资,其中包括十四万石军粮,两万多束弓箭,还有四库火药和十二门红夷大炮,其他的兵甲器械不计其数。

现在,这些东西都落入多铎的手中。对于清军而言,这绝对是雪中送炭。

一直到现在,多铎都搞不明白,既然泗州守军兵甲精良粮秣充足,还有大量的援兵马上就要到来,绝对拥有一战的实力,为什么会这么爽快的投降呢?

泗州降兵的回答简直无耻“前明已亡天下归清,不敢逆天而行。”

听了这句话,多铎立刻就看清楚了江南小朝廷内部的纷争和不得人心,也看清楚了南明军队色厉内荏的本质,深深的为以前的迟疑和犹豫而感到懊恼,并且在第一时间纠正了以前的错误。

南明军队物资充足,拥有一百六十万控弦之士,看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只不过是一头吃胖了的肥猪。

不再把南明当做是对手,而是把他们当成随时都可以宰割的肥猪,多铎很快就完成了这个观念上的转变。

懒得再等后续的两个蒙古旗和大量的明军降兵赶上来,大军倾巢而动直扑扬州!

事实果然如同多铎所料想的那样,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