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你们来的太慢了(2 / 3)

战略支撑点之后才会进行一轮修整,万迎风竟然提出在这个时候进行修整和补充,显然是没有深刻理解《西江月》作战计划。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对手,突然兵临九江城下,用速度折叠空间,迅速击破敌之战略节点,这是迅雷战法的精髓与核心。

万迎风当然很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但他还是抱着传统的战场思维,认为在接连经历了两次大战之后,学生们就算还不是强弩之末,也早就筋疲力竭必须进行修整和补充了。

就算作战计划当中没有提起,也可以自行根据实际情况做小的修整嘛。

作战计划是死的,人却是活的,灵活执行不是更好吗?

“以我军之力攻克九江,至少要锁死江面,然后我们的第一波补充才能顺利到达。”

整个作战计划环环相扣密不可分,必须保证每一个最低限度的任务目标准确实现,整个作战计划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一切的一切必须为《西江月》作战计划服务,这是牵一发而动身的情形,绝不可以私自改动。

万迎风又一次哑口无言了。

“寅”字营的营官王志鹏原本是个小手艺人,在颍州参军入伍加入了毅勇军,因为在南京保卫战当中表现不俗,才被提拔成为营官。

在毅勇军的战斗序列当中,因为组建的时间比较短,地支各营只能算是二流的队伍,但这仅仅只是针对天干各营的精兵猛将而言。

其实地支营的战斗力并不算低下,至少不逊于大明朝的正规军。

王志鹏刚刚带着“寅”字营的士兵们追杀了些零星落单的清兵,顺便打扫了战场,他小声对万迎风说道“万将军,总共收敛四千四百多具敌军尸体,又俘虏了一百多逃散的清兵。”

学生们的总人数勉勉强强都凑不到四千之数,却在旦夕之间斩杀了四千多敌人,而且自身战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样的战果简直无法想象。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从来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歼,更不会出现把敌人都杀死的情形。

真正的杀敌数字和对敌数字是完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干掉四千多敌人,就说明对手的兵力至少在一万以上,甚至有可能更多。

以四千破一万以上的敌军,这就是典型的以少胜多。

杀死和杀伤也是两个概念,一般情况下,在汇报了杀敌数字之后还应该说一下俘虏的数字。

但王志鹏却没有提起任何和俘虏有关的字眼儿。

“多少俘虏?”

“没有俘虏!”

没有俘虏?

这样的大规模战斗,又是如此的辉煌大胜,敌军必然心寒胆裂成建制的弃械投降,怎么可能会没有俘虏呢?

“都赶进长江杀了。”

李林信毫不在意的说道“张三娃他们提起过,把俘虏赶到长江边上集体射杀。”

杀俘从来就是为人诟病的暴行,杀俘不祥也是战场指挥官们信奉的原则,杀俘的将官从来都不会留下好名声,坑杀了几十万赵卒的白起就留下了“人屠”的恶名,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杀俘不仅会带来很不好的名声,也会产生现实中的影响。

在整个冷兵器时代,俘虏本身就是宝贵的资源,完可以转换成为自身实力的一部分,怎么能如此简单的直接杀掉呢?

那岂不是太残暴了?

“《西江月》已说的很清楚了,此战重在一个速字,速战才能速胜,根本就没有时间整合收编俘虏,更没有那个必要。”李林信说的轻描淡写“还不如索性直接杀死,以绝后患!”

“你们杀了多少俘虏?”

“又不是我下令杀的,我怎会知道?”就好像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