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让我给他打下手,不可能(2 / 3)

千里”的神态,面带微笑手捻长须,活脱脱就是一副诸葛重生的架势“这洪承畴做一个征南大计,右一个大局为重,还不是想利用咱们去给他打下手?未免也太精明了些。”

“他有一点说对了,那就是一定要整编长江水师。”

才刚刚开春不久,天气稍微暖和了那么一点点,徐恩盛却手持一把描金的折扇,不紧不慢的摇晃着,颇有几分军师谋主的姿态,连说话的口气都很象戏文里的诸葛亮“整编长江水师之后,却不忙着出击,等洪承畴和江南残明拼个你死我活两败俱伤之际,我们再行出兵。到时候千军万马顺江而下,这平定江南的功劳就是咱们的了!”

徐恩盛的这个盘算,几乎代表了左部绝大多数人的心思凭什么去给洪承畴打下手?最好的办法就是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等到洪承畴和江南残明都杀的没了力气之后,再沿江而下收拾残局。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心知肚明。

按照徐恩盛的设想,肯定会出兵攻击江南,但却不是现在,更不可能跟着洪承畴的指挥棒行动,而是等洪承畴先和江南残明拼个你死我活之后再行动!

徐恩盛提出的这个“渔翁得利”的总体战略不仅代表了左部人马的想法,同时和英亲王阿济格的设想如出一辙。

不论是阿济格还是左梦庚,都不想“为他人做嫁衣”,尤其不希望给洪承畴打下手。

消耗自己的实力去和江南硬拼,然后被洪承畴摘取胜利果实。

呵呵,反过来还差不多!

虽然阿济格没有明说,但却曾不止一次的对左梦庚做出过非常明显的暗示先和来犯的明军缠斗,做出一副正在激烈交战的姿态,却不急于歼灭明军,而是尽可能的把战争拖延下去。

一直等到洪承畴和江南残明决战之后,再倾尽力攻占江南灭亡残明,趁机摘取胜利果实,让洪承畴干瞪眼!

左梦庚和整个左部体系认为,来犯的明军根本就是虚张声势,根本不足为虑,只不过是为了起到一个牵制的作用,他们的战略目标一定是北边的洪承畴而不可能是西边!

正是因为这个思想,他们对正在发生的战斗并不是很在意,至少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始终认为那不过是一场大规模的袭扰。

当金声桓战败的消息传来之时,所有人都没有被惊的目瞪口呆,不少人甚至本能的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战报。

战场距离九江不过三十多里路,这场战斗相当于发生在眼皮子底下。

金声桓的重装骑兵虽不敢说天下无敌,也绝对是一支强悍的劲旅,怎么可能会在自己的家门口被轻易击败?

谁也不敢相信金声桓已经败了,而且还败的这么快!

当战败的消息得到确认之后,所有人都惊的目瞪口呆。

金声桓的战斗力大家都是知道的,竟然连一天都没有支撑下来就被打崩了,这个消息来的太过于震撼,以至于左梦庚等人完没有反应过来。

因为对金声桓抱有绝对的信心,左梦庚始终认为那几千明军一定会被金声桓打的灰头土脸,根本就没有做出大规模的战争动员。

敌人的进展速度之完始料未及,这个时候再做大规模的动员显然已经来不及了。

按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传统思维,左梦庚做出了最本能的反应紧急调动九江城北的郝效忠迎击来犯之敌。

命令刚刚下达不久,战败的金声桓就回来了。

只带着六七百亲兵逃回来的金声桓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狂妄和自大,而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极其怯懦和软弱“不能野战,不能野战啊!”

依靠数量上的巨大优势活活堆死对手,这是冷兵器时代最常见的战争模式,同时也是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