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扯皮(3 / 4)

阻止阿济格北撤?

拿什么阻止?

朝廷的一道圣旨吗?

现在的阿济格还在乎圣旨?

就是因为看破了朝廷内部的虚弱,知道朝廷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阿济格才敢于如此明目张胆。

再者说了,眼下这么干的又不是只有一个英亲王阿济格。

远在四川的肃亲王豪格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撤军。

自从听说了阿济格撤兵的消息之后,远在重庆府北部清缴大西军和闯军残部的豪格一点都没有耽误,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把主力撤到了北边的保宁府一带,其前锋走的更远,现在已经撤到汉中了。

看这个架势,豪格也是回来。

豪格的说法和阿济格如出一辙“山水烟瘴,师劳兵疲,暂退休整,以备再战。”

四川这边的地理形势不好,这样的季节流行病高发,军队已疲惫不堪,先撤一下休整一番再继续追剿残敌。

这样的说法连三岁的娃娃都骗不过。

休整?

真要是需要休整的话,有必要从四川撤到陕西进行休整吗?

肃亲王豪格也好,英亲王阿济格也罢,他们撤兵都不是出于军事层面的考虑,而是因为政治因素。

京城里局势越来越不稳了,在双方摊牌的前夕,各方势力都心思活动,想着从中渔利火中取栗,都打起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算盘,以免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占据了先机和大义的名分。

阿济格回撤,肯定会撤到京城的半径范围之内,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布木布泰之所以没有联合代善等老牌勋贵在这个事情上大作文章,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打算。

阿济格撤回来之后,多尔衮的声势和实力一定会超过太后一党,这个时候的豪格虽然不算是“自己人”,却绝对不是多尔衮的人,本着敌人就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才默认了豪格的举动。

用豪格平衡阿济格,这就是太后的打算。

既然朝廷能默许豪格撤退,当然不能再拿阿济格的撤退说事儿。

“英亲王斩杀孙志茂的事儿,摄政王怎么看?”这是刚刚发生的一个政治事件英亲王阿济格把汝州知府孙志茂一刀给宰了!英亲王阿济格给出的解释是孙志茂劳军不力,屡次敷衍塞责,且又多有出言不逊之举,斩之以儆效尤。

这样的杀人借口,实在太牵强了。

那孙志茂是河南汝州的知府,阿济格是湖广的统帅,本就没有为阿济格筹集钱粮的丁壮的任务,大军所到之处随随便便拿出一点钱粮意思一下也就可以了,何来“劳军不力”的说法?

而且你阿济格才刚刚撤到汝州,怎么就“屡次”敷衍了呢?

时间上也不允许啊!

退一万步来讲,就算孙志茂对你这个亲王不是足够的尊重,你最多也就是喝骂他几句也就算了,怎么能够直接一刀给杀了呢?

这种事儿,只要稍微有一点点脑子就可以知道,必然是因为阿济格撤退的太过于匆忙,后勤给养严重不足,不得不勒索地方,不得不强行命令地方官员筹备钱粮。

在时间仓促准备不足的情况之下,小小的汝州知府根本就拿不出足以供应几万大军的后勤给养,于是乎阿济格就把府库给抢了。

纵容士兵哄抢地方官府的府库,孙志茂肯定急眼呀,于是冲突就产生了,阿济格索性直接把孙志茂给宰了,随随便便安一个罪名而已。

一个小小的知府,怎么敢顶撞阿济格?

又怎么会公然得罪一个带兵的实权亲王?

孙志茂死的冤啊!

死了之后还被阿济格扣上一个罪名,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下,布木布泰当然不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