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生与死(2 / 3)

面的雏儿,自认已经修炼到了泰山崩于前而面色不改的境界,但这个时候却依旧有点紧张,或者说是兴奋更加贴切一些。

无论太后想要做什么,一定会先把吴三桂稳住,而这是需要代价的。

不管最终胜负谁属,摄政王战胜了太后也好,太后扳倒了摄政王也罢,都要先把吴三桂安顿好,一定要先给他莫大的好处,才能取得他的支持和默认。

在知道太后的具体条件之前,无所谓已经打定了主意,绝不出出头鸟,一定要等到最合适的机会才能决定自己的阵营,只有如此才能得到最大的收获,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吴三桂的内心深处还有个非常强烈的念头最好是让多尔衮和太后斗个两败俱伤,然后自己就可以左手渔翁之利了。

真到了那个时候,局面就会焕然一新,谁是主子谁是奴才还说不准呢,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太后高高踞坐与上,吴三桂一打马蹄袖行跪拜大礼“臣吴三桂……”

还不等他把话说完,太后猛然一声断喝“将此贼拿下!”

话音未落,猛然从左右抢出二十几个雄壮的宫廷卫。

吴三桂怎么都没有想到太后会直接把他拿下,脸色顿时大变,完就是最本能的反映,下意识的去摸藏在靴子里的那边匕首。

手到已经摸到了匕首的手柄,却又缩了回来,任凭宫廷卫将他按倒在地,却做出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束手就擒不做任何反抗。

“逆贼吴三桂,你可知罪?”当太后喊出这句话的时候,吴三桂反而更加的镇定了。

我的关宁军就驻扎在城外,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我拿下,就算你不怕我的关宁军杀进来,难道你就不怕关宁军彻底倒向多尔衮?

太后没有那么傻,更不会如此的鲁莽。

诓骗进宫一举拿下,只不过是苦肉计罢了。

在大势面前,什么样的手段都只不过是自以为是的小聪明,若是连这一点都看不清楚,吴三桂也就不是吴三桂了。

虽然被宫廷卫死死按住,但他却尽力保持着恭敬跪拜的姿势,不慌不忙的说道“臣惶恐,不知所犯何罪?”

面无表情的太后微一招手,早就准备的那个太监马上取出一份圣旨当场宣读“朕视吴者三桂若心腹肱股,恩宠之隆当自知。尔浑不念天恩浩荡,竟昧心欺良,率兵犯京,尔意欲何为?图谋不轨此罪一也。”

“拒不觐叩,无人臣之礼,实为大不敬,此罪二也。”

“前明既灭,自当事于忠,尔狼子野心,尤称前明为故主,目无君父,此罪三也。”

那个太监用吟哦的腔调说的抑扬顿挫,总共列出了吴三桂的十条罪状,任何一条都是掉脑袋的重罪。

“吴三桂,欺心欺德,罪行昭昭,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正国法,本当凌迟处死株连九族,念其曾有微末功劳,特恩加之斩立决,夷灭三族。”

“臣冤枉,天大的冤枉!”明明知道这就是一场苦肉计,也知道朝廷不敢真的把他怎么样,吴三桂还是竭力做出一副“我不窦娥还冤”的姿态,大声呼号喊冤“臣一片血诚之心,满腔拳拳之义,时时刻刻想着万岁想着朝廷,还望太后明察,明察呀!”

踞坐与上面无表情的布木布泰似乎对吴三桂的反映非常满意,摆了摆手,那些个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宫廷卫立刻就把他放开了。

吴三桂连滚带爬,膝行上前,一把抱住太后的腿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嚎啕大哭“这一定是小人诬陷,臣纵死也不认罪,太后一定不能受了奸佞蒙蔽,万不可自毁长城做出亲痛仇快之事,臣忠心耿耿扶保大清。”

太后伸手就从桌子上拿起了另外一份圣旨,展开之后亲自宣读“奉天承运,大清天子诏,曰平西王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