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一步踏错步步错(2 / 3)

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和谈”这样的字眼儿,按照他的规划,可以适当的放弃一部分利益和地盘,与江南的残明朝廷进行和平谈判。

以阿济格主动退出湖广为代价,换取战争结束,在事实上形成划江而治的南北朝局面。

对于当时的江南而言,这显然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条件,很有可能达成。

洪承畴的目的就是适当的收缩战线,打着和平的幌子腾出手来平定西北、川蜀的局面,然后再积聚实力南下,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

只可惜,这个战略构想根本就不被太后接受,因为那会极大的触动多尔衮的利益,阿济格多尔衮等人一定不会同意,甚至连代善等老牌勋贵也不接受。

现如今,明军不仅击溃了阿济格的湖广主力,还打过了长江,再提划江而治的和谈条件,就成了隔年的老皇历。

“现如今这个局面,虽然极是不利,依旧可以和谈。”洪承畴无奈的说道“哪怕是退到黄河以北,也未尝不能接受。”

“东翁,朝廷的事儿,不那么好说,如今就是火烧眉毛只能先顾眼前了。”听到这句话,洪承畴只能苦笑。

冯成章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在说你想的再怎么周也没有用,因为朝廷根本就不会听你的,还是先想想怎么保自己吧。

以史德威的扬州军为主力,汇合了闽浙的部分人马,还有江南复隆朝廷的明军,正在大举北伐。

若不是刘良佐等新附军数量众多,早就打到扬州城下了。

西边的毅勇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占了泗州之后,扬州已在毅勇军的攻击半径之内,那张启阳马不停蹄的提兵东进,威胁宝应—高邮一线,若是再进一步的话,洪承畴就真的成了瓮中之鳖,到时候必然插翅难逃。

依为强援的鳌拜毫不犹豫的回去“拱卫京畿”,北边的佟图赖早就看破了这个局面,始终不肯用自己的嫡系人马来填扬州这个大坑,洪承畴现在所面对的局面,远比当年的史可法更加险恶。

“东翁真的不想和南边接触一下么?”冯成章似乎很不愿意提起这个话题,低着头小声说道“大势所趋,泥沙俱下,识时务者为俊杰。”

“恩同呐。”洪承畴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个跟随了自己几十年的心腹,不动声色的说道“看样子,你已经和南边接触过了吧?”

“东翁,学生没有,但若东翁有这个想法,学生可以代为奔走。”

公然劝解洪承畴和江南私下投降,按说洪承畴就应该直接把他拉出去砍了,但他却没有那么做,因为他知道这个幕僚是真心为了他好,这种话也就只有冯成章可以说出来。

但洪承畴是不会投降的,绝对不会,不是他不想,而是做不到。

洪承畴本就是个奴才,而不是军阀,没有隶属于自己的直属部队,对于江南而言毫无价值。

就算他投降了,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这就是奴才的悲哀!

“我已判明降清,不想再改换门庭了。”洪承畴说道“你跟着我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能让你落个没有下场。我知道你一直都很喜欢那副《临江法贴》,拿去吧,还有些金珠玉器,你也一并带走。回到漳州老家之后,置办些田产,做个富家翁应该是够了。”

主仆一场,洪承畴对待冯成章已算是仁至义尽。

作为私人幕僚,冯成章完可以体会到洪承畴的一片良苦用心,此情此景之下想要说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谈起,只能一躬到底“东翁待学生不薄,岂有中途而弃的道理?学生愿与东翁同始终。”

“同始终?”洪承畴仰天长叹一声,旋即又哈哈大笑起来“我这样的人,外面是什么样的名声想必你也是知道的,还能有什么终?千秋百代之后,必然会成为宋时秦桧一般的千古罪人,为后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