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召回永王(3 / 5)

和他黄家有着深厚的血脉关系,作为最大的外戚,他肯定会铁了心的扶保辅佐。

若是复隆皇帝还有其他的子嗣,黄得功这么急吼吼的提起立太子之事,还可以说是为了夺嫡,但皇帝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啊。

哪怕是说破了大天,这也是为了社稷江山考虑,是老成谋国之见。

皇帝的身子骨并不怎么好,病恹恹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不久之前又出了一场意外,幸亏他是醒过来了,若是没有醒过来,还没有太子的话,这大明朝的江山肯定会乱呐。

就算是那个时候真的拥立了唯一的这个儿子,也缺少一个名份,缺少必要的流程呢。

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了,说不准就是一场天下大乱的局面。

复隆皇帝久久不语,黄得功也没有说话。

过了好半天,复隆皇帝才终于下定决心“靖南公之言不无道理,为祖宗之基业计,为我大明计,这册立太子一事亦应为之了。待朕稍为恢复之后,就着阁部堂议国储之事。”

在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是嫡长子的情况下,不存在“选择”的机会,不管怎么议这太子的位置都跑不到别人身上,翁皇后之子,也是黄得功的外孙,必然会顺理成章的成为大明国储。

所谓的“堂议”,其实就算是定下来了,就走一走流程也就是了。

皇帝的身子骨不怎么好,张启阳是知道的,但却没有想到会恶化成这个样子。

从刘乾龙急递过来的消息来看,皇帝的身体状况似乎已经到了必须要有所动作的程度。

这绝对是个意外,完出乎张启阳的料想。

作为北地的实际统治者,张启阳不得不做出最坏的打算万一皇帝死了,自己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以前没有考虑过但现在却必须考虑清楚的问题。

张启阳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做出任何决断,而是直接把具体情况给了两个参谋部,要沈从文、李林信、洛晴天等参谋们推演出一切演变,然后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所有有可能出现的变动。

在参谋部的推演结果出来之前,朝廷的圣旨就已经到了。

圣旨不是给张启阳的,而是给永王的,圣旨中并没有提起皇帝的病情,只是要永王马上返回江南。

永王本就是私自跑出来的,属于典型的“离家出走”,当然不可能回去,传旨的天使没有得到明确的指示,不知道在永王“抗旨”的情形之下是不是应该一绳子把他绑回去,只能不尴不尬的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永王拒绝回到江南,而圣旨里边也没有清楚的说出要他马上返回的原因,这就显得非常微妙了。

“老爷,这是朝廷在试探你呢。”金丝雀笑道“若是老爷继续装聋作哑,婢子估计很快就会再有一道圣旨过来,到时候就会说的很清楚了。”

“这种事情还用得着试探啊?我知道应该怎么做。”

张启阳亲自去往军校,把永王喊了过来“朱季兴。”

“在。”

“你必须马上返回江南。”

“学生已经见到朝廷的圣旨,想必是皇兄又专门给了校长一道旨意,要校长送我回去。”

“不,没有给我任何旨意。”和朱季兴说话的时候,张启阳坦率的有些可怕“据我所得的情报,陛下可能不行了。”

不行了?

什么不行了?

朱季兴先是愣了一下,旋即就明白过来,知道江南出事儿了。

虽然永王志不在江南,毕竟是朱氏子孙,又是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经历过艰难险阻之人,那份兄弟之情自然无比深厚。

平时他可以不听哥哥姐姐的话,甚至屡屡违抗圣旨不惜离家出走,一旦真的有事,心思还是很热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