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因为只有黄州这里才有大量而廉价的猪肉。
州衙吏员担任监厨,监督肉松制作的过程,而这些肉松也定量装罐,成为山南官军的军粮,每个什每天一袋,配上几片火腿,就着热粥吃,有肉、有盐有味道,齐活了。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质量,炒肉松一定要炒得很干,这样才放得久;用肉必须是正常的猪肉,不能是病、死猪肉,也不能是“米猪肉”。
每十袋装在一个大纸袋里包好,然后装车运往城中作坊集中,和其他肉松一起接受抽查,合格后集中分装外运。
西阳城制作的肉松,可不光是猪肉松。
巴东城,一阵肉香从作坊里传出来,十几口大铁锅里正在炒肉松,和西阳城屠宰场那里不同,巴东城炒的是鱼肉松。
活鱼去头去尾去鳞去内脏,鱼鳔拿去熬鱼鳔胶,剩下的鱼身放在蒸笼里蒸熟,然后去掉鱼刺,剔下鱼肉。
将鱼肉捏碎,放到大铁锅里和姜、盐、酱油一起炒,炒到肉质变干松即可,当然程都有吏员监督,因为这些鱼肉松可是要给官军将士做军粮的。
黄州猪肉多,鱼也多,而鸡鸭更多,官军下的订单,包括了这几种肉加工而成的肉松,也只有黄州才有能力接下这一笔大订单。
杀猪是个力气活,杀一头猪要几个人合作;杀鸡、鸭只需要一个人,但量太大;而杀鱼虽然不麻烦,也不是力气活,可除刺和剔肉却很麻烦烦。
做鱼松的鱼有讲究,刺不能多,为了保证质量,肉松里不能有刺残留影响口感,所以需要大量的人手来除刺和剔肉。
好在这不需要多少力气,所以老幼妇孺只要不是眼花的,都可以帮忙做。
巴东城的居民以军属居多,而订单分下来之后,军属们也被调动起来,杀鱼除刺熬鱼鳔胶,连小家伙们都来打下手。
做鱼松军属是有酬劳拿的,计件付费,这更加激起大家的积极性,巴东城东码头,渔船每日都在大湖里打渔,湖泊各处村落的渔民,每日都运来鲜活的大鱼。
制作鱼松的忙碌景象,已经持续了月余,巴东郡吏们抽查鱼松质量已经抽查得想吐,因为抽查的方式就是吃,再美味的东西吃多了都会腻,更别说腻到想吐。
看着一盘盘鱼松,郡守许绍忍住反胃的感觉,示意身边吏员开始抽查,众人都是苦着脸尝味道,然后喝水漱口,不一会肚子涨了还得跑去如厕。
数人急匆匆的从院外走进来,抱着一筐筐纸袋,这是纸坊制作的包装袋,专门用来装肉松,质量要过硬,底部要粘得牢不能漏底。
还得有一定防潮能力,所以这种纸袋的纸有些特别,叫做牛皮纸,别处可没有,即便有类似的纸,价格也没黄州的牛皮纸便宜。
“明府,今日的货送送到了。”
送货的人说着,气还没喘过来,许绍瞥了一眼挂钟,时间刚刚好。
“这时间把握得真准呐,连续几日俱是如此,本官想知道,你们纸坊是不是再过几日就接不上了?”
“不不不不,草民可不敢延误交货,实在是人手不足,如今正在加班加点连夜糊纸袋,就怕误事。”
“人手不足就想办法!要是误了交货的期限,本官逃不过,你们也一样!”
那几个人忙不迭的点头称是,不住的解释说纸坊实在是太忙了,不光他们一家,黄州所有的纸坊如今都在加班加点糊纸袋。
黄州的纸便宜,所以舍得做纸袋来装肉松,结果官军的订单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连作纸袋都快赶不上趟,糊纸袋得要浆糊,连做浆糊的都在通宵赶工。
“人不够用?你们东家家中的下人不是人么?亲朋好友不是人么?三姑六婆、远房亲戚不是人么?”
“明府!这都算在内了,奈何真是忙不过来,东家四处去招工,结果到处都有店家在招人,哪里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