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独坐书案前,看着公文,琢磨起当前局势来。
辽东战略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高句丽军在辽东半岛上的反扑,被北洋贸易公司的武装力量击退,而官军已经正式驻防几座城池,加强防御力量。
旅顺港的建设很顺利,如今刚好入秋,河南之地收获的粮食,会有一部分装船后经黄河入海,运往旅顺囤积。
对高勾丽的战前准备,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已经平静数年的西北,开始躁动起来。
前不久,有两拨使者先后来到邺城,带来了相同的请求,那就是和亲。
第一拨使者,来自吐谷浑,替吐谷浑的可汗慕容伏允,向大周天子求亲,希望迎娶周国公主,两国结为姻亲。
第二拨使者,来自突厥,替突厥的都蓝可汗阿史那·雍虞闾,向大周天子求亲,希望迎娶周国公主,延续两国的“传统友谊”。
有便宜女婿上门提亲,宇文温的反应和古今中外的父亲们一样想把我女儿拐走?你小子谁啊!
除去这种情绪,宇文温实际上对和亲同样有抵触,当然他不是对套马的汉子有什么意见,也知道这年头和亲实际上很正常,总的来说并不是丧权辱国,但他就是不乐意。
因为仅靠和亲,根本就维持不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国家是这样,家族间也是这样,当年宇文氏的驸马何其多,结果到了大象二年时,有多少人站出来?
该打还是打,该抢还是抢,该翻脸依旧翻脸。
既如此,他把女儿送去和亲,实际上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起不了太大作用,西北边疆依旧不得安宁。
更别说宇文温虽然女儿不少,现如今却没有适婚的女儿。
除继女宇文娥英之外,宇文温的亲生女儿之中,长女宇文月英(萧九娘所出)去年到了出嫁年纪,于是就嫁人了,而次女宇文华英(杨丽华所出)今年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同样已经嫁人。
“老三”宇文玉英,是尉迟炽繁所出,如今才七岁,当然不可能和亲。
皇女不合适,宗室女同样不合适,年轻一代的宗室女,只有宇文温的侄女、杞王宇文理的妹妹,也已经嫁人了。
这个情况,周国方面已经告知突厥、吐谷浑的来使,但对方依旧希望和亲,用意其实很明白为了两国邦交,无论真假,来一个周国公主呗!
两国不约而同的请求,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国君急需和周国联姻,以此获得政治上的好处,应该是想拿周国当虎皮,吓唬国内权贵。
换句话说,这就是个面子工程,公主是不是真的并不重要,只要当事人不说破就行。
所以宇文温可以赏个脸,学王昭君故事,将两位民女封为公主,分别与突厥、吐谷浑和亲,来个皆大欢喜,好歹让边疆安稳几年。
基于现实考虑,这是正确选择,政事堂诸公对此没有反对的意见。
但宇文温就是不乐意。
如果周国正值内忧外患之际,做出让步无可厚非,问题是周国已经统一中原,经过数年的修生养息,已经恢复过来了。
宇文温当然希望边疆安宁,也真心愿意和突厥、吐谷浑搞好关系,以便给国内百姓再过上一段太平日子,他也好厉兵秣马。
和平很重要,但要靠牺牲女人来换取边疆那几年的和平,这种行为太窝囊了。
所以,宇文温婉拒了两国的求亲,明明白白对两国使者说清楚大周的公主们,成年的已经结婚,没结婚的还未成年。
这样的决定,很可能会导致边疆战火再起,但宇文温可不怕。
他的军队都开始装备火炮了,还卑躬屈膝搞和亲,这要有多怂?
午后,宇文温结束了接见,稍事休息之后,回到案前看着一沓资料,又看看舆图,琢磨如何“调教”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