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时机(3 / 4)

逆水行周 米糕羊 7849 字 2021-02-23

致各国人口流失。

虽然这样做的效果有限,但终归是有效果的,三国混战,只会越来越虚弱,与此同时周国和三国做买卖赚钱,抓紧时间开发辽东,让辽东地区的实力快速增长。

此消彼长之下,彻底解决高句丽乃的时机就会渐渐成熟。

抚顺城内,权做行宫的驿馆里,燕王宇文维翰向父亲宇文温汇报此次东巡鸭绿水的情况,夏初,他作为观察使抵达辽东之东的鸭绿水流域,巡视各地驻军和定居点,听取军民的心声,如今汇总后上呈御览。

“父亲,因为有了火轮船,还有各地的支援,鸭绿水一线的要塞、城池,日子都过得不错,军屯、商屯都发展起来了,许多地方已经开始自给自足。”

“鸭绿水的修船场已经投入使用,借助中原送来的备件,能够对各类火轮船进行大修,如此一来,可以确保鸭绿水航运,支撑起鸭绿水炮船队,随时支援沿岸堡垒,对来犯之敌进行反击。”

“鸭绿水南岸,军屯、商屯也做得有声有色,官军的前沿堡垒群已成体系,即便高句丽骑兵袭扰,也很难渗透官军的数道防线。”

“再过得数年,鸭绿水南岸各堡垒就能基本实现自给自足,朝廷的负担减轻,待得辽东真正发展起来,靠着就近转运辽东粮草,足以支撑朝廷收复并控制汉四郡故地。”

汉四郡故地,只要朝廷有能力,那就必须收复,这是宇文温的信念,也是他不断向儿子们灌输的信念,实行起来却要讲究策略。

收复汉四郡,就得把高句丽乃至百济灭掉,这在军事上不算难,因为原本历史里,唐朝就做到了这一点。

问题是马上打江山,不能马上治江山,军事上虽然收复了汉四郡,但要守住汉四郡故地,却不能一味靠打仗。

唐朝收复汉四郡,还设州县、安东都督府进行直接统治,结果呢?

朝廷财力无法支撑大量驻军驻守半岛,加上西面要对突厥、吐蕃用兵,迫使唐廷将军队主力投入西线,于是新罗开始搞事。

趁着唐军主力回国,挑唆高句丽、百济遗民造反,趁着唐军平叛自顾不暇之际,直接派兵袭扰唐境。

等到唐军主力东进,新罗赶紧收缩兵力,然后遣使求和。

一来二往,唐廷承受不了反复调兵东进平叛、退敌的开销,只能渐渐收缩国境,以至于新罗最后奸计得逞,将鸭绿水以南高句丽、百济故地悉数收入囊中。

唐朝辛辛苦苦干掉高句丽、百济,结果到头来好处给新罗拿去了。

宇文温可不想重蹈如此覆辙,他觉得既然要做事,那就得把事做好,不留任何后患。

他放下手中资料,问儿子“大郎,依你之见,时机到了么?”

宇文维翰答道“父亲,时机未到,最好再等上数年。”

“哦?为何?”

“父亲,辽东开发历时近八年,好不容易打开局面,越来越多的中原百姓开始闯辽东,如果东征战事起,恐怕百姓会有疑虑,担心到了辽东后被官府征发随军出征,于是纷纷打消念头,若真如此,那可不好。”

“灭高句丽之后,百济必然敌意大增,所以皇朝迟早要灭百济,如此一来必然连年用兵,若等中原的电报线路铺设完毕,直达鸭绿水畔,届时官军水、陆并进,协同作战,如虎添翼。”

“其次,北司如今正张罗着‘东海婢’买卖,还变着法子鼓励百济、新罗乃至高句丽国内贫苦青壮偷渡,此事初见成效,但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时间。”

“那些偷渡耽罗乃至中原的三国贫苦青年,只要皇朝好好笼络、加以培养、利用,将来官军横扫半岛,他们就是最好的通事、向导和协从军。”

“将来朝廷在汉四郡故地设州县,委任这些人坐镇地方,他们必然害怕三国旧贵族、豪族反扑,所以会相对忠于朝廷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