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本领。
这年头,弓马娴熟是武将的基本要求,罗士信着重甲、身备三仗,骑马在演武场上施展了一番,按照刘波儿的评价,这位小伙子确实本事了得。
虽然骑射水准一般,但马槊使得不错,头脑灵活,与人切磋时不会只靠蛮力硬来。
可以说,这位的资质颇高,又年轻,若假以时日,必然大有作为。
宇文温认同刘波儿的评价,因为历史上的罗士信确实有一番作为,但是,时代不同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在世人面前。
现在是明德二十年,宇文温算过,若按照历史轨迹,隋末的天下大乱已经拉开序幕。
乱世里生灵涂炭,却也是英雄豪杰群起、逐鹿中原的时候,然而现在的中原,不可能会天下大乱了。
宇文温执政二十年,兢兢业业,无时无刻都在告诫自己“以史为鉴”,所以如今的中原,不敢说盛世,但至少发生动乱的几率很低。
若乱世没有出现,那么历史上的那些“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大部分就会是良民。
亦或是被官府剿灭的土匪、马贼、江寇、私盐贩子。
中央朝廷不乱,地方官府完好,统治秩序大体完好,就没有这些人“逐鹿中原”的机会。
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豪杰,面对前所未有的变局,如今都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
有人依旧在“体制内”等着“循资格”高升,有人去南中、岭南、河套、辽东闯荡,有人去交州、吕州、澳州开辟新天地。
有人考军校,有人备考科举,有人做买卖、做实业发家,有人琢磨着从军,马上取功名。
当国家稳定、百姓生活安宁、中原无事、落草为寇成为“高危行业”时,大家的选择都不一样了。
宇文温认为在这种时候,死板参考曾经历史上的事迹,对“当事人”进行“定向培养”,是一件类似于“刻舟求剑”的可笑行为。
所以,他没打算特地为罗士信铺垫什么人生道路,不打算给予太多特殊照顾,因为这对于其他人来说不公平。
是金子就会发光,那么新时代背景下,不需要刻意开通“便捷通道”,罗士信应该也能够有所作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刘波儿想要将罗士信收在帐下,从军报效朝廷,宇文温认为这就不错,因为刘波儿就要坐镇河西,免不了要和西突厥打交道,届时,就看这位年轻的小将有何种表现。
如果表现好,就入军校深造,而不是一上来就到军校学习。
宇文温能够理解“热血青年”罗士信想出人头地的心情,这位没什么文化,满脑子都是马上取功名,如果现在让其到军校深造,恐怕会适得其反。
原因有二第一,因为罗士信文化水平低,极大可能无法通过入学考试,而军校的入学制度必须严格遵守,所以不能随意破例。
即便入了军校,因为文化课跟不上,连带着其他课程也学不好,大家上课听教员讲解知识听得入神,他就宛若听天书。
同学们讨论战术、战例,研究地图,讨论各种技术兵器,他却无法插话,无法融入讨论圈,这样的学校生活是一种煎熬,而不是深造。
第二,按照现有规则,军中士兵、基层将领若表现出色,可以不用进行文化科目考试即可进军校深造,在军校里学习文化知识,补基础再学其他科目。
这样的培养顺序,比较适合罗士信。
热血青年罗士信从军后,会发现打仗已经不是他想像的那样简单,磨练几年,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若有上进心,自然就有进军校深造的需求,
一个人有了求学欲望,才会用心学习,事半功倍。
这就是当前军校教育总结出来的经验,宇文温觉得可以因材施教,无论是先在军校学习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