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蛮大的。
刘德任命徐光启也是颇有深意,徐光启此人能力不用多说,徐光启不是纯粹的儒家学派,对科学方面也非常大的研究,让他来当吏部尚书,不会因为学派的不同而有打压之举。
而且在家世方面,徐光启并不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刘德让其担任吏部尚书也有培养寒门压制世家之意。
而且徐光启在担任工部尚书以来,屡次很好并且很出色的完成了刘德的任务,铜雀台与紫金阁虽然没有完成,但这不妨碍徐光启接任吏部尚书。
在调都察院左都御史崔佑为工部尚书,监管铜雀台与紫金阁的建造,在调燕州牧徐庶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燕州别驾狄仁杰为燕州牧。
调北州牧张昭为蓟州牧,北州别驾高林接任北州牧一职。
北平太守房玄龄有功,迁为蓟州别驾。迁陈群为北平太守。
其他各州保持不动,不到一两年就调动地方大吏其实不好,因为那样出不来什么政绩,而且容易造成大臣们急功近利。
所以刘德决定五年一评定,或升迁或贬斥,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调动频频,比如此次,荀彧担任内阁首辅,吏部尚书就不能在兼任了,不然权利太大了,而且中枢能臣虽多,但各司其职,也不易轻调,只好稍微调动,以地方填补中枢之职。
等到官员在慢慢补充,就不会在出现这样的事情了。
等到中枢有司权利基本上交接完毕,刘德也从繁重的政务当中脱开身,将目光放到了李云与项睿的交锋当中去。